首页简介/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境内。公园内风光旖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塞北的金三角,北京的后花园。 克什克腾地质公园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5年2月11日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公园由8个园区组成,面积约1750平方千米。公园内有*东部规模*、发育较全、保存最完整的第四纪冰川地貌,有世界罕见的大型岩臼群,有世界独有的花岗岩石林――“内蒙古石林”。西拉木伦河既是大兴安岭、燕山山脉和浑善达克沙地的地貌分界线,又是古生代华北地台和兴蒙地槽的构造界线。浑善达克沙地东北边缘保存有世界上*沙地云杉;贡格尔草原是花的世界,绿的海洋。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是一个由第四纪冰川遗迹、花岗岩地貌、火山地貌、构造缝合线、沙漠、高原湖泊、河流、草原、温泉等景观组成的综合性世界地质公园,是探索内蒙古高原地质环境变迁、*北方人类发展的一部地质学百科知识全书和天然博物馆。
历史文化/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
风光秀美,物产丰富的克什克腾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上层文化到契丹辽金元明清每一段历史,都是一个民族兴衰的故事。 中华*石人(兴隆洼文化石雕)、中华*牛(红山文化陶塑)皆出于克什克腾旗这片神奇的土地,百里画廊百岔川岩画的发现诠释了商朝祖先的发祥地,商族南迁,嬗为山戎、东为族地,秦为匈奴左地,汉为乌桓、鲜卑,隋唐建松漠都督府治之,契丹属上京道饶州、仪坤州,称平地松林,金代北京路全州地,蒙古帝国破金边堡后在达里湖西岸建应昌府,后升应昌路。应昌路做为元朝较后都城及北元首都而名垂史册,明置应昌卫后改为清平镇,清初招编克什克腾旗部为克什克腾旗,清朝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著名战役——乌兰布统战役就发生在这里。民国三年设经棚县,隶属热河特别区、热河道,1945年4月建立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1949年5月,划为内蒙古自治区。
民族文化/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
风光秀美,物产丰饶的克什克腾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6000多年前,夏商先民就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在这肥沃的土地上。《荀子·成相篇》记载:“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又)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水经注》云:“砥石,辽水所出。”西拉沐沦河为辽河上源,历史上人们把百岔河也视为辽河的上源之一。商族南迁。嬗为山戎、东胡地。秦为匈奴左地。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逐匈奴于漠北,本地为乌恒、鲜卑族居占。隋为库莫奚与契丹地,称“松漠”。唐继隋建松漠督都府治之。辽代属上京道饶州、仪坤州,称平地松林。金代属北京路全州地。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率诸子攻破金边堡。蒙古族进驻,元大帝国1270年在达里诺尔湖畔建应昌文化教育,后应昌府升为应昌路,1369年,朱元璋逼进大都,元顺帝妥贴睦尔北走应昌路,从此,应昌路为北元都,凡20余年为北元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据《蒙古秘史》记:1204年,成吉思汗亲征乃蛮部时下诏:“加强克什克腾,以作为蒙古大军的主力。”因而选拔千户长百户长及自由民子弟之优者五百五十人,赐怯薛台(即克什克腾)为自己的护卫军。克什克腾(汉译为“亲军”、“卫队”的意思)是成吉思汗的亲军和卫队,以成吉思汗四杰木华黎、赤老温等为怯薛长。明代置应昌卫。1652年清廷招编克什克腾部为克什克腾旗。民国三年(1914年)设立经棚县,录属热河特别区热河道。1945年12月建立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1949年5月划归内蒙古自区管辖。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旖旎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博大精深的人文景观,构成了克什克腾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初到草原的你,会看到、听到许多奇怪的东西:“说的蒙古话,穹庐做居家,男人会三艺,妇孺能飞马,喝酒用大碗,吃肉用手抓,烧柴用牛粪,渴了喝奶茶,无歌不成礼,西向尊为大,石堆当神拜,奶食不分家,进门就是客,户户养牛马”。走进草原才能了解草原,理解这纯朴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蒙古族游牧文化旅游区包括贡格尔草原和大兴安岭山脉北麓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一块净土,这里的蒙古族牧民依旧过着依水草迁徙的游牧生活。多民族长久融居的历史和群山与草原交汇的地理、地貌孕育了克什克腾蒙古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她以豁达热情,骁勇勤劳、能歌善舞、古朴纯厚的民情,那达慕、草原婚礼、祭敖包及独特的生产方式和饮食文化,使踏进大草原的人们目不暇接,好客的蒙古族同胞会用喷香的奶茶、手扒肉、奶制品、马奶酒伴随着蒙古族传统礼节奉献给你。
民俗风情/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
到公元12世纪,蒙古族已经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等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并分衍出乞颜、札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此外,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尔、翁吉剌、蔑儿乞、斡变剌、克烈、乃蛮、汪古诸部。它们大小不等,经济文化发展亦不平衡。游牧在草原上的被称作“有毡帐的百姓”,主要从事畜牧业;居住在森林地带的被称作“林木中的百姓”,主要从事渔猎业。 公元11世纪,他们结成了以塔塔尔为首的联盟 ,强大一时,因此,“塔塔尔”,或“鞑靼”(音达达)曾一度成为蒙古草原各部的通称。后来西方通常就将蒙古泛称为鞑靼。宋 、辽、金时代,还把漠北的蒙古部称为黑鞑靼,漠南的蒙古部称为白鞑靼。 有时也用鞑靼泛称*北方各民族。 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后 ,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一个部落的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在汉文史籍中就统称他们为“蒙古”。 元朝灭亡后,蒙古分裂为许多部,后来 ,按照所居地域逐渐形成为三大部分,即: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三省的蒙古人称为漠南蒙古 ,亦即科尔沁部;分布在今蒙古国境内的蒙古称为漠北蒙古,亦即喀尔喀部 ,分布在新疆、青海和甘肃一带的蒙古称为漠西蒙古,亦即卫拉特部,也称为厄鲁特(额鲁特)蒙古。 蒙古族是赤峰市主体民族,有着待人热情诚恳的传统美德,以粗犷豪放、胸怀担荡、诚实热情著称。居住蒙古包。 饮食以粮、乳、肉、奶茶为主。其中奶豆腐、奶茶、黄油、奶酒*特色,全羊、手扒肉是招待贵客的宴席,独具民族特色。 奶品:黄油、奶豆腐、酸奶、奶皮、奶酒等等,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食品,也是招待远方的客人的上好佳品,一碗醇正绵喉的马奶酒,让远方的客人感受到草原人好客的盛情。草原上的奶食品都用牛、马、驼、羊奶制成,是牧民常年四季的主要食品,蒙古语叫“查干伊德”。一般由牧民手工制作。将鲜牛奶倒入桶内,搅拌后使其发酵,待脂肪浮上呈白色即白油。将过滤后的白油放入锅内加热,不时地搅动,待色泽微黄,取出冷却后即为黄油。夏秋季节,将鲜奶熬滚,用勺子扬,使奶沫浮在上面,同时稍倒入生奶,锅中奶汁的上面形成一层皮,取出阴干即是奶皮子。去了白油后的酸奶子,用慢火煮熬,浆状时装入布袋压榨,再倒入木模,然后切成长条或小方块,吹晒干即为奶豆腐。 炒米奶茶手扒肉:奶茶是蒙古族人民每日必需的饮料,早晨起来,喝上一碗乳香飘溢的炒米奶茶,再加上几块奶豆腐、几片手扒肉,便开始了一天的牧人生活。到草原做客,主人会给你端上奶茶,奶茶旁摆着一盘炒米,手抓炒米放入奶茶,外加盐或糖调和,再放上几块奶豆腐,饮起来可口和胃。炒米是由糜子经水浸、汽蒸、锅炒,碾去外壳而成,色黄而不焦,米粒质坚而脆,晶莹明亮,泡在奶茶中色味鲜美,营养丰富,酥香可口。由于蒸炒后迅速冷却干燥,使糊化后的淀粉固定在原有状态,食用时只需加茶水浸泡即可。炒米含水量低,耐贮存,不易霉坏变质,便于携带,是蒙古族牧民喜欢的主要食品之一。肉类是蒙古族牧民自古以来游牧生活的主要食品,通常通过煮、涮、烤后进食。其中“手扒肉”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做“手扒肉”采取捏断大动脉将活羊杀死,使羊血流聚在胸腔内,然后剥皮将整羊劈成几大块,洗净后投入开水锅内煮,待用刀割开肉里微有血迹即可。食用时一手扒肉,一手持蒙古刀,边割边吃。客人到蒙古包内作客,通常会遇到边喝酒、边吃“手扒肉”,马头琴声悠扬、草原长调奔放的场景。传统肉食中比较讲究的还有“烤羊腿”、“烤全羊”等。烤全羊:烤全羊是蒙古族人民最考究的烹调技艺,其色、香、味、形驰名中外,尤其是乌珠穆沁肥尾羊更是让人喜闻乐道,赞不绝口。 服饰,男女老幼皆穿长袍腰带,穿高腰靴子。 长袍:长袍是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所喜爱的服饰,袍子肥大、不开叉,尤其是牧人放牧时,可以暖身御寒。 腰带:穿蒙古袍必须扎腰带,一般用布或绸缎制作,颜色和袍子要协调一致,多为丈二长。 蒙古族的*礼节是敬献哈达。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祭敖包、草原盛会--那达幕是蒙古族的传统活动和特有的民族风情。 每年农历5月13日举行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敖包在蒙古语中是“石堆”或“鼓包”的意思。在游牧地域分界之处或在辨识方向上垒石为记,谓之敖包。敖包通常设在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草原高丘上,堆积石头为台,台基上面分大、中、小三层,由三个低平的园柱体重叠而成。有单个的,也有敖包群。敖包上插杆子挂经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敖包逐步演变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地方。每年春夏之交或是秋季,牧民们便举行祭敖包活动,将经文写在纸条或布条上,展挂于树枝,插在敖包上。有条件的地方会请上活佛和喇嘛,由喇嘛吹奏法号、焚香、诵经,祭祀人群自左向右绕包走三圈,祈神降福。 祭祀活动结束后,一般要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人们三三俩俩围坐一起开怀畅饮,交谈。有的青年男女借此机会避开人群,溜到草丛中谈情说爱,相约再见日子,即成所谓的“敖包相会”了。 那达慕,蒙古族语意为娱乐游艺,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那达慕始于13世纪初,当时那达慕只举行射箭、赛马或博克的某一种比赛。如今的那达慕除了传统的男儿三艺博克、赛马、射箭比赛之外,还增添了乌兰牧骑文艺演出、放映电影、篝火晚会等等新内容,同时开展经贸活动,进行物资交流,还要表彰劳动模范,其内容和形式都 有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那达慕这一古老的活动正焕发出新的活力,已成为融文体、经贸、旅游于一体的草原盛会。 那达慕盛会传统的项目为男儿三艺比赛,即博克(摔跤)、赛马、射箭。 充分展示灿烂的马背民族文化。 蒙古族素有“马背民族”之称,赛马是蒙古族传统娱乐项目。草原上的赛马活动场面十分隆重,数百名少年骑手身着华丽的服装,头缠鲜艳多目的头巾,扬鞭跃马,欢呼声和马蹄声响成一片,激荡着篮天、白云下的绿色草原。 射箭是蒙古族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蒙古族民族向以高超的善射技艺而著称。蒙古族的射箭比赛分骑射和静射。射手身穿窄袖紧身短袍,身背弓箭,策马到起跑线,令发后,射手起路,抽弓搭箭,瞄准射靶。静射一般皆规定距离,比赛时射手立于固定地点发射。三箭射完,以中靶箭数评定优胜,并颁奖。 博克是蒙古族最喜好的体育娱乐活动。蒙古族的博克(摔跤)起初具有很大的军事体育性质,主要用以锻炼力量、体魄和技巧。而现在的博克主要成为蒙古族男子比力量、技巧与本事的体育娱乐活动。蒙古族博克具有独特的比赛规则,胜者有优厚的奖品。根据那达慕的规格参赛选手的数量不同,旗级那达慕博克参赛先锋为512名。跤手参赛时,上穿“照德格”(镶有铜钉的皮坎肩),下着白色跤裤,腰系彩绸做成的围裙,脚蹬蒙古靴或马靴,坦胸露背,有的跤手脖子上还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条制成的“姜嘎”(在历次比赛中获胜的象征物),象即将出征的武士。在比赛开始时,跤手们在粗犷的蒙古族乐曲中,跳着雄健的“鹰步”列队上场,一队跤手比赛完毕后,双双再跳着“鹰步”面向观众示意退场。 蒙古族的禁忌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禁忌,主要有: 火忌: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所以,进入蒙古包后,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 烤湿靴子和鞋;不得跨越火炉或脚蹬火炉;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得用刀子挑 火或将刀子插入火中;不得用刀子从锅中扎取肉食。 水忌: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在河流中洗手和沐浴,也不许洗妇女的脏衣服或将不干 净的东西投入河中。牧民家有重病号或病危者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 埋在东侧,相当于挂出了“闲人免进”的牌子,以示患者不待客。 产忌:蒙古族妇女生孩子后,一般要在屋檐下挂个明显的标志,生男孩挂弓箭,生女孩挂红布 条,客人见此止步。 蒙古族劳动习俗蒙古族在养牧、围猎方面有独特风俗。蒙古族自古以来为游牧民族,逐水草而迁徙,无城廓常居。故养牧为其主要生产方式。解放前纯牧区驻牧之地有冬夏营盘之分。冬营盘则寻山谷的阳坡、沙丘柳林的避风处住扎,以避风雪;夏营盘择水草丰美之地,结帐于平原,游移自由。营盘转换,春在5月,秋在10月前后。对牲畜的饲养,通常是男主外,女主内。日间放牧为男人活,马牛羊驼皆结群,出牧时有头畜(羯羊、公牛、公马)带领圈敛,日落归牧后,入圈、接羔、挤奶、烧茶皆女人负责,因此牧区劳动强度女人要大于男人。 牧畜抓膘也有季节性,《东斋纪事》记载:牛马有熟时,一如南人养蚕也。有雪而露出草一寸些,此时牛马在熟;如无雪或没草,则不熟。这一习俗迄今牧区仍保留。即牛马羊只有吃了着霜或落雪之草膘才成熟。 牧畜去势(公畜阉割),是畜牧业生产一重要活动,各地均在春季选固定吉日进行。牛马羊多在农历四月初五、十六两日,驼则入冬后的九天进行,公马去势多在3~4岁间。一村集中割势,由当家人执刀,睾丸割除后,用烧红的烙铁烙焦伤口止血,并敷以鹅毛灰消毒。割出的牛马羊睾丸,煮熟给儿童或老人吃,以滋补强身。一村去势结束后,还要摆宴饮酒,以示庆祝。 牲畜烙印也是一种生产习俗,俗称招福。烙印开始前,将牛马赶在山脚下平坦的草地上,弄起杏木疙疸火,将带有标记的长柄铁印子在火里烧红,将刚成年的牛马顺序赶过,持印人将铁印在牛角或马的后胯上,留下终生不褪的印记。旧时有印记的牲畜,丢失易辨认,出卖好出手。 围猎是蒙古族古老的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清代及民国初年,赤峰地区仍有虎、狼、黄羊、野猪、狐狸、兔等围猎。其规模有联旗猎、地区猎、屯乡猎、单独猎等。数旗联合一起要有几千人参加,称阿巴。阿巴活动集约性很强,原昭乌达盟阿鲁科尔沁、翁牛特、巴林、奈曼等旗传统的三大阿巴分别在农历四月十六、五月十七、五月二十五日在格斯尔、杏仁台、好力宝(皆在阿旗)三地进行。阿巴沁(猎手)从遥远的家乡用勒勒车带上帐蓬、食物、猎具到指定地宿营,翌日日出前到围点集合,成千上万的阿巴沁同时出动,在方圆数十里的猎场上,顿时喊声如雷,尘土飞扬,被惊起的动物四处奔跑。阿巴沁们纵马驱犬,抡枪张弓,投掷布鲁(猎具),争先恐后扑向猎物。*扑到者,须用缰绳套住猎物的脖子,后到者均以先后次序把定猎物的四足、胸肋、脊尾,宰杀后循惯例将各自所得部位一一分割。小型、分散狩猎活动称固若勒乎,三五猎手徒步行围,用火枪、布鲁或绳套扑杀猎物,猎毕合理分配所得,老幼优先,公平公道。 汉族劳动习俗旧时赤峰地区农民素有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劳动习俗,男耕女织,祖辈均过着平淡而贫穷的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强体力劳动中,为了协调体力,激励情绪,往往进行 伴唱活动。如筑坝打夯时要唱《打夯歌》,搬运笨重物品时要唱《劳动号子》,吊杆提水时要唱《提水歌》,修房建屋时要唱《行路歌》等等。这些演唱曲调,大多是民间小曲、戏剧,唱词内容除固定的戏文外,多为演唱者见景生情即兴创作。 清代及民国时,赤峰、经棚、乌丹、林东等街区内店铺多为座商,经营时有诸多风俗。早晨开业学徒卸门板时,必须顺正面以次竖放,以示百事顺遂。打扫店铺时,要由外向里扫,以示招财进宝营业开始后,学徒要笑迎顾客;铺内无主顾也不准坐下,以表精神吉利。担贩走街串巷,多以叫卖招徕生意。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叫卖方式,一般是卖啥招呼啥。货郎担或推独轮车串乡,用一种特别拨郎鼓招徕顾客;串乡郎中卖成药,则肩上背着药搭子或药包,进村后高摇手铃,患者听到清脆的铃声即可请入就诊。油贩子肩挑柳编油篓,敲梆货卖。 匠人习俗更多一些。铁木匠的工具他人不得随便乱动,铁铺的铁砧、风箱,不得随便敲打或推挪,年节还要焚香祭祀,以保平安。匠人外出作生意,也有自己独特的招徕方法,镪刀磨剪匠人,进村口吹短号,发出呜呜的响声;剃头的挑着一头是工具箱(兼做木凳),一头是铜脸盆和烧水的炉架,手摇唤头(形似大镊子),中间用棍子一拨,发出嗡嗡响声,铸铁匠则肩挑烘炉、焦炭,吆喝卖艺,以乞生意兴隆。 生活习俗衣 旧时牧区蒙古族男人多穿长袍,这是由于北方严寒,游牧无定居,长袍穿上为衣,脱下为被,骑乘护膝,方便适用。清代后,官宦知识家庭妇女多穿旗袍,普通劳动妇女亦穿长衫,但不紧腰开歧;中老年妇女长衫蓝白色居多,宽松肥大,以适应拾粪、挤奶、熬茶之操作便当。男女长衫都束腰。腰带多为丝绸或成幅红绿幅布,汉族体面人家民国以前男人均是长袍马褂,留头束发。民国时期,男人以中山装居多;劳动人民则短衣短裤。妇女也是由穿旗袍向西服便装发展,到了30年代,城市姑娘则有一部分人穿裙子。回族、满族、朝鲜族衣着改变不大,有些改变也是受汉族,特别是城市进步青年穿着影响。赤峰地区服饰改变比较大的是改革开放以后,西装革履几乎普及,一是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富裕了,再是时代前进发展,衣着也随之改变。 食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如肉食品、奶食品依然没有改变。肉食品花样较清代及民国前要更为丰富。如全羊宴,旧时只是宫廷或王公之家遇有重大节日或迎接贵宾可摆全羊宴,现在为了地区开放或商贸联系,摆全羊宴成了常事,奶食品也成了招待上客佳品,市及旗县各个宾馆、饭店,早点几乎是奶食品当家,再配以各种糕点、果品、乳酪,已成了我国北方早点餐桌上一大亮点。 赤峰地区旧时农村饮食以小米、高粱、玉米、荞面、莜面、豆类为主食,一日三餐、忙时二干一稀,闲时二稀一干,很少吃到细粮。但西北部的克什克腾旗、林西县地区寒冷,多种植小麦、莜麦,那里的农民又以莜面为主食。遇到荒年,则以糠菜、树皮代之。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了,饮食结构有了较大改变。城镇以细粮为主;农村牧区常吃的有馒头、烙饼、水饺、面条、大小米饭、煎饼、豆包、饣合饣各、烙糕、散壮、粘糕等。城乡食用的蔬菜有葱、蒜、茄子、西红柿、黄瓜、青椒、白菜、甘兰、韭菜等。因大棚的发展,冬夏都吃到各样鲜菜。在农村传统咸菜还不减当年,茎、叶、疙疸、罗卜都可腌制,生食、切条、熬、煮、炖、炒皆可,尤其用老磁缸腌制的芥菜疙疸,在一些乡村农牧民中迄今冬夏都是不可缺少的下饭传统菜。 住 由于蒙古族游牧习俗向定点放牧或舍饲半舍饲的转变,蒙古包逐渐淘汰,80年代以后看到的蒙古包,除阿旗、克旗西北部外,只是在旅游区能见到。广大牧民由过去住的蒙古包、崩布格,现住进脊房屋、砖瓦房以至楼房。 行 蒙古族游牧,骑马是蒙古民族一大特色。牧区迄今10~60岁不论男女外出、串亲、放牧都骑马。牧民另一行具是勒勒车,走敖特尔(牧场)、搬家、拉水、拉运东西均用勒勒车。勒勒车除生产用车外,生活用的勒勒车又分为三类,其一为蓬车。车体上置一半圆棚架,冬围毛毡,夏围芦席,此车多用接送亲友、婚配嫁娶等。其二为库房车。车上放一木柜,柜外面用白铁皮加固,或围以生牛皮,柜内可储存粮食、肉食、奶食等,为牧民的游动库房。其三为装水车。如今在牧区牧民骑摩托车放牧、喝矿泉水与日俱增。 岁时习俗岁时习俗,汉族节日以农历为标准,一年之中赤峰地区汉族。节日和关内其他汉族一样,有春节、元宵节、添仓节、龙头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腊八节、送灶节10节日,其中最注重的是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尤其在旧时,届时家境无论贫富都要过这些传统的节日。 蒙古族除过春节(受汉族影响)外,还过兴畜节,蒙语称玛力新鲁勒乎。无固定日期,正月至清明间择日举行。届时男女老幼集合在野外,支帐幕、设锅灶、煮粥,并将全村牲畜赶来查看膘情,给肥壮的公畜挂彩,祝贺六畜兴旺。千盏灯节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这是为纪念燃灯佛诞辰和宗喀巴圆寂日,各喇嘛庙集会念经,并点燃千盏佛灯,供人参拜。此日各牧户到星斗出全时,也用黄油点佛灯纪念。灯盏少,可捏面灯,注入黄油点燃后,油尽面熟,掰碎后给孩子们吃,可长命。蒙古民族最注重的锅撑子节,农历腊月二十三为祭日。白日将锅撑子擦洗干净,然后用蓝白黄红绿五色布装点起来,晚间星斗出全后由长辈率领全家向锅撑子叩拜,念诵福来等颂词,以示纪念。 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其节日为尔代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登霄节、主麻日。尔代节为伊斯兰教历九月为斋月,信徒都把斋,斋期自九月封斋到十月初二三(见到新月牙为准)开斋。开斋日即为尔代节。尔代节后70天为古尔邦节,又称小开斋。圣纪节为教历三月十二日为穆罕默德诞辰、逝世纪念日,信徒要颂经纪念。以外登霄、主麻节日也都是按伊斯兰教规确定的。回民族过节主节俭、虔诚、只互赠油香,不大吃大喝。 朝鲜族也过春节,视除夕为小年,正月初一为大年。但不贴对联,不放鞭炮,不守岁,不吃午夜饭。此外还过耳明节、清明节、春游节、端午节、麦收节、冬至节。耳明节为正月十五日,是朝鲜一年中较热闹的节日。晨起(日出前),人们争先恐后到村中水井挑*桶水,用此水做五谷饭,喝耳明酒。然后以村为单位举行文艺或体育活动,晚间家家灯火通明,唱歌跳舞,直至深夜,如汉族过除夕。麦收节为八月十五日,届时割坟头草、赏月、办文艺活动,庆祝丰收。冬至节以节令为祭日,家家户户喝冬至粥以祭。 礼仪习俗婚俗 蒙古族旧时青年男女婚事亦多由父母包办,除少数王公贵族外,均一夫一妻制。同姓禁婚。赤峰地区蒙古族婚俗,除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又吸收了汉、满族部分礼节,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礼仪程序。婚俗整个过程有求婚、许婚、订婚、下聘礼、举行婚礼几道程序。主要特点体现在迎送亲上。旧时迎亲新郎亲自率队,路远的还要带上蒙古包、肉食、奶酪和酒等,到女方家不准直入其家,须在附近选一吉地安营扎寨,然后新郎、伴郎打扮整齐,率迎亲队伍,去新娘家,到后不进屋,先乘马绕房一周,此时女方家邀请的4位博日根(嫂子)出来拦住新郎进行对词,形成有说有唱,所提问题皆稀奇古怪,难以对答,以试新郎学识、机敏水平。答词后才准新郎进屋排宴招待。送亲起程时,女方家选4位歌手,唱4首歌,每人向新郎敬4杯酒。出门时,新郎新娘还要围门口在点上香的香炉绕三圈,以示净身,除去秽物。 汉族,旧时赤峰地区青年男女婚俗是父母包办,媒妁之言。20世纪30年代后,提倡婚姻自主,然真正自主的只是些青年学生和知识阶层,农村仍实行封建婚姻制度。解放后,国家颁布了婚姻法,在婚姻上才真正得到了自由。婚姻程序仍有托媒、订亲、下聘礼、娶亲、婚礼等多项。但汉族婚姻很注重一个双字。如托媒,要男女两家,聘礼有酒肉面米四合礼,娶亲人讲究去单回双,婚礼也要选双日子等等。 回族婚俗,一是主张回民族间婚配,如与他族结婚,双方必须尊从回族一切风俗习惯。二是禁忌骨血倒流(姑家女儿不能嫁舅家男儿)。回家办婚事,要请阿訇写依扎布作为宗教内法定的结婚证明。参加婚礼者,要沐浴盛装,阿訇作司仪,当众宣布某子与某女成婚,递过依扎布后,向新郎扔红枣,连扔三次,以示祝贺。然后同众亲友一起吃九大碗席。有趣的是婚礼过后要戏耍公婆,一些爱开玩笑的客人给公婆抹黑脸,穿红挂绿,逗其说笑话,扭秧歌,诙谐热闹。 朝鲜族分新郎婚礼和新娘婚礼。新郎迎亲到女家后,女家单腾一房间,把新郎迎入后,新娘亦随入,男女对面跪拜,彼此敬酒,互换酒杯。然后摆婚宴,宴终上长寿面,新郎碗里要埋3枚去皮鸡蛋,新郎只吃1枚,剩两枚留给新娘。新郎婚宴更丰盛,桌上必摆一只烧熟直立完整的雄鸡,鸡嘴衔有红辣椒或红枣数枚。晚间闹房时,大家用笤把或木板抽打新郎脚板心,新娘出面说情,许以钱财或东西。婚后3天新娘下橱持家,做的*顿饭的米是新娘从娘家带来,以示带来财富,将来能过好日子。 丧俗 蒙古族丧俗病人死后7个时辰不准移动,以乞回生。之后着手准备安葬。吊唁方式,王公贵族死后,全族百姓穿丧服致哀。并请喇嘛诵经超度。平民富户停尸3~7天,亦作道场,由喇嘛诵经。出殡时,尸身不得从门抬出,要走窗户。清以前蒙古族葬俗有野葬、火葬、土葬三种。野葬葬俗更遥远一些,即人死后用一辆勒勒车装上,任牛在芒芒草原游移,经过颠簸掉在哪里就埋在哪里。火葬多用于喇嘛。人死后用棉布缠身,洒上黄油或酒焚烧,烧后捡出尸骨埋葬,如是活佛筑以白塔以待祭祀。土葬为多数,早期西拉沐沦河以北多无棺,人死后用白布缠身,头北脚南仰卧,以石为枕埋葬,不起坟堆。男尸将其右手枕在头下,中指插入耳中,左手夹在双膝间,双腿微曲;女尸则正相反。清中后期,赤峰南部敖汉等地仿汉族入棺土葬,亦起坟堆。 汉族葬俗有些纷繁缛节,主要是殓、殡、葬三关。人死后装棺入殓后,孝子孝女孝妇以哭棂为主要形式招待吊唁亲友,一般停尸1-3天,多者7天。出殡时旧时要请阴阳,看阴宅,富有人家棺木沉重者要由16到32人抬棂。起棺时长子要摔葬盆。阴阳散发纸钱,儿女哭送,讲究庄重体面。葬时由长子先铲土掩埋。葬后晚间要到庙送盘串。先读祭文,然后孝子站在高处手举木棒向西方指路:西天大路,金马宝船,静处安身,苦中使钱!呼毕,将用写给死人的文书(路条)、结杆、纸扎成的车马纸人如金童玉女、九笺联灯、纸钱等焚烧,并摆上水饺、白酒肉菜等食品的祭祀,此时,亲人大哭,送丧期完毕。一般情况下,人死第三天上午出殡。此后,为悼念死去的人,还要烧纸节、头期(葬后七天)纸节,五期(葬后5个七天)纸节,百日纸节,随后,一、二、三周年烧纸节。 回族葬俗为从速、深埋、省俭、简便,通常由阿訇办理一切。人死后白布裹身,放入净匣,抬入庭院,由子女守护。亲友吊唁时绕净匣三圈。葬前由阿訇主持举行追悼会,作 讨白忏悔后,抬入墓地进行安葬。无棺,多用砖砌券坟。 朝鲜族人死后吊唁人要带一坛酒和一盆大米粥,停棂期间丧家不再烧饭,以粥充饥。送葬时,柩前有一队人,手擎写有死者姓名的红布挽幛,柩后有一人领丧,装作死者的灵魂替死者说话,他边舞边唱,词随口而编,大意是留恋人生,抒发对家乡山川的怀念、亲友的眷顾及对子女后人的嘱托,以唤起哀思,另外,朝鲜族葬俗,夫妻各埋一坟,不合葬。 通礼 蒙古族素有敬老佳风。路遇长者,须垂手立于路边,待长者允许方可走开;父母在,晚辈不得对面而坐,异辈食不同席,尤忌同桌饮酒、吸烟。男性晚辈为长辈递茶要作单腿弯曲姿式,儿媳给公婆递茶要双膝弯曲,递酒要下跪拜礼。蒙古族所居以左为尊,来客长辈坐北面南;迎客时男施打千礼,女施裣衽礼,主人向客人敬洒后,客人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向上向下各弹一次,向自己额部抹一次再喝,以敬天敬地,感谢主人盛情招待。 汉族有见面礼、待客礼、家族礼、馈赠礼之俗。旧时见长官叩头,平辈行拱手(作揖)礼。辛亥革命后,叩头改为鞠躬礼,解放后一律改为握手礼,20世纪80年代后,有的还实行拥抱礼,但在农村牧区逢年过节,晚辈对长辈还实行磕头跪拜礼。 回族礼俗,在拜真主、父母、婚丧时行跪拜礼。平时两人相遇,互相拿手,四人相遇,同时向后撤步问安。今回民相遇,亦实行握手礼。 信仰习俗祭祀 蒙古族向有祭天、祭山、祭祖、祭火、祭敖包、祭石、祭河、祭湖、祭树等习俗,比较注重的是祭山、祭敖包。赤峰古代有记载的祭山有赤峰红山、巴林右旗黑山、克旗塞罕坝等。《辽史》卷三十二记载:黑山在庆州北十三里,上有池,池中生金莲花。黑山犹内地岱宗(泰山),是聚魂收魄的地方。四方人(契丹人)死后,魂灵皆归于此山。祭黑山一直延到清末民初。祭山要杀白羊、白马、白雁,以三白血和酒望着黑山方向抛洒而祭。祭敖包巴林地带祭敖包以三九27只羔羊屠后祭之,喀喇沁即宰杀2牛5羊1马,以三牲品祭之。祭敖包时要召开那达慕盛会,骑马射箭摔跤,聚族而欢。 汉族,有祭天、祭地、祭祖、祭神佛以及祭鬼仙之举,旧时汉民族无论贫富,家家户户均供奉天地牌。除平时初一、十五烧香外,祭祀大典在除夕,此日清晨将旧牌位取下焚烧,换上新的,下摆香案,全家行跪拜大礼,并默念些天地诸神下界,以庇护老幼幸福安康等吉言。然后每天焚香3次直至破五撤去。此外,婚丧嫁娶,也要在天地牌位下焚香祷告。祭祖是除夕傍晚家主率长男去祖墓地,迎请祖宗回家过年,名曰请家堂,家堂有木制神橱或在家里摆设香案,悬挂家谱,午夜全家跪拜,在焚香化纸时,家主还要把一年中的大事一一向祖宗禀报,乞求祖宗保佑下一年平安幸福。年初二晚送祖归灵,因是引鬼,家主迎送来去均不准回头。祭佛祭仙也是从信仰出发,注重虔诚,作到心中有佛。 信仰 崇拜偶像(图腾)是蒙古民族的传统信仰。他们认为太阳、月亮、火、水、山川、河流皆有神灵,设牌立位,进行供奉。除此还供奉土地佬,尊土地为社稷神(地神)。一些牧区或半农半牧区蒙古族,在大门右侧之宅旁立一木杆,悬挂印有梵文的马形图旌幡,称风马旗,寓意为镇妖禳灾,祈福降安。占卜也是蒙古民族的一种信仰,北部旗县牧民中迄今还流传着一种卜骨和卜马尾的习俗。卜骨是把羊琵琶骨焚烧,从火纹裂向看失物的去向;卜马尾是把数根马尾放入白碗中焚烧,观察马尾焚烧中谁先谁后,根和根的搅绕程度等以卜吉凶。喀喇沁蒙古有念嘛呢习俗。春前秋后农活不忙时就请人念嘛呢,所念经文为六字真言及木莲救母经。声音高亢,抑扬顿挫,和谐有节。念嘛呢以一天为限,可保全家一年平安。 在汉民中,旧时对八仙、关公、财神、灶神、门神、送子娘娘等比较笃信。八仙来自道教,其形象虽残、丑、奇、幻,可他们救苦救难,扶弱济贫。对关公崇拜其仁义武勇,旧时只赤峰关帝庙不下百座。对于财神,各家供奉的位置仅次于观世音菩萨。新*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时被扫除70年代后,这些信仰习俗又兴起。 禁忌 赤峰地区蒙汉民族旧时日常禁忌:拜客中,主人不招呼客人忌入房内;客人入内忌踩门槛,忌登炕沿,忌将筷子插在碗中央;客人在时忌打孩子,忌扫地,忌大哭,上菜忌单数,客人走时忌泼水;朋友相逢忌吐唾沫。蒙古族客人忌打主人狗,忌在火盆、锅撑子上磕烟袋,忌打凶悍之鸟,忌杀生蛇,忌食鱼。节日禁忌:除夕~初五,忌说不吉利的话,忌动用针线,忌女婿进岳父家门,正月初一忌扫地、杀牲、打破器物;本命年除夕忌星,忌绝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一天为绝日)出行。婚姻禁忌:忌女人比男人大1岁缔婚;忌属鸡与属猴及属龙与属虎的缔婚。已婚妇女忌正月十五、二十五、二月初二、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七月初七日住娘家。女婿去岳父家忌同妻子同床。生育禁忌:忌生人闯产房,旧时蒙古族产房生男挂弓箭,生女挂红绸,妇女生产忌朝天狗方向,即春忌朝东,夏忌朝南,秋忌朝西,冬忌朝北。产妇月子中忌食生盐,孩子过满月吃长寿面忌放肉,祝贺客人忌给孩子买帽子。孩子出生后忌生人采生,孩子忌正月剃头,孩子上衣纽扣忌钉4或6个。丧葬禁忌:出殡时抬棺人忌说重,看望死去的人忌穿鲜艳衣服,北部旗县埋葬时忌女人入墓地。人死后3年不贴春联。人死于异乡遗体或棺木忌抬入村院;忌在坟地大小便,凶死亡人忌入祖坟地。
园区景点/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
达里诺尔火山地貌园区达里诺尔火山群是我国东北九大火山群之一,位于达里湖西北侧,地理坐标东经116°24′-116°50′,北纬43°15′--43°30′,总面积110km2。分布的火山口有数十个,有火山口和火山喷气口之分。多呈锥形、马蹄形,多呈环形山。宽阔的火山熔岩台地、火山锥、熔岩颈及丰富的火山弹、火山渣等火山喷发物,使得达里诺尔火山群享有“五大连池火山微缩景观”之美誉。 这里还有誉为“天鹅湖”、“草原明珠”的内蒙古第二大内陆湖——达里湖,有形态奇特的曼陀山花岗岩地貌,碧波万顷的贡格尔草原,辽阔的浑善达克沙地,世界上最窄的河流——耗来河和砧子山岩画以及蜿蜒的金长城遗址等,使园区自然风光和地质遗迹融为一体,构成了以火山地貌为主体,集湖泊、河流、沙地、草原、疏林景观于一体,人文与珍稀候鸟于一体的地质公园综合园区。 青山岩臼花岗岩地貌园区青山园区西距经棚镇约25km,总面积约9200公顷,由青山岩臼景区和关东车花岗岩峰林景区组成,*海拔1574m,是我国惟一以岩臼群和花岗岩峰林地貌为主体的国家地质公园园区。 青山岩臼景区在约1000m2的范围内有数百个花岗岩岩臼,口以圆形、椭圆形居多,以底平肚大为特征,堪称“世界奇观”。白垩世早期侵入的花岗岩抬升暴露到地表后,在长期的化学风化、风蚀冻融等物理风化和各种地质作用下,从岩石的薄弱部分开始,先形成凹坑,而后逐渐加深扩大,并最终形成大小不一的岩臼。 关东车景区的花岗岩峰林是花岗岩在风、重力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峰林形状如苍鹰,似神龙,惟妙惟肖,神采奕奕,平添了青山园区的无限自然美色。景区内发育的冰斗、冰蚀洼地、“U”形谷、角峰等冰川地貌也非常典型。 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园区阿斯哈图石林园区地理坐标为北纬43°59′~ 44°02′,东经117°33′~ 117°37′,分布面积约5km2,海拔高程1600~1700m。 构成石林的岩石是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系列,俗称北大山岩体。它是在晚侏罗世时期,由地球内部的岩浆侵入冷凝而形成,距今已有1.8-1.5亿年。花岗岩体三组节理发育,特别是水平节理发育之好属世所罕见。近800万年以来,在节理裂隙、构造抬升、物理和化学风化等外力共同作用下,特别是在第四纪山岳冰川作用下,沿刃脊或冰斗后缘形成了气势雄伟壮观、形态千奇百怪的花岗岩石林。花岗岩石林是世界上惟一的一种新地貌类型,由于特殊的成因和特征,故将其命名为“内蒙古石林”。 浑善达克沙地园区克什克腾是内蒙古自治区沙地主要分布区之一,西拉沐伦河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该 沙地为沙丘高平原区,多固定沙丘,沙丘大部分为垄状、链状,少部为新月状,呈北西一南 东向展布,沙丘高10-30米,由全新统浅黄色粉细砂组成,景观分为固定沙地阔叶林景观、 固定沙地疏林景观、沙地夏绿灌丛景观、沙地禾草景观、沙地半灌木半蒿类景观及流动沙丘或裸沙景观。 平顶山“冰斗”群园区克什克腾万合永平顶山地区的群山峻岭中,有数以百计的第四纪冰斗。这些冰斗分布于群山之间,形成了大量的刃脊和角峰,远远望去冰斗错落有致,期次分明,角峰突兀、嶙次栉比,刃脊绵延起伏、势比长城。群峰之上松柏争奇,山间林木繁茂。因这里山高谷深人迹罕至,所以原始植被保存完好。据专家考证,万合永平顶山地区的冰斗群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数量最多,发育*,期次较全,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冰斗群。它的发现为我国北方地区地质科研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基地。 西拉沐伦大峡谷园区西拉沐伦大峡谷,地质学被称为西拉沐伦深断裂,此断裂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南缘,沿西拉沐伦河呈近东西向延伸,长 340 公里,宽 50 公里,是该地区最重要的深断裂之一。 西拉沐伦河又名潢水,发源于浑善达克沙地边缘的好来呼热乡百尔赫贺尔洪(平地松林)的白槽沟。河水沿大峡谷奔腾而下,境内沿途汇入大小河流 50 余条,水势递增,水流湍急,是极好的水能资源。 热水塘温泉园区热水塘温泉位于热水旅游开发区,热水富集于乌梁苏台河谷北岸山前坡洪积扇裙上,地下热水赋存在花岗岩体的构造裂隙带中,热水分存面积 l 0.3 平方公里,水温* 83 ℃,单井*涌水量 2592 吨/日。 热水塘天然热水含有微量的铀、镭、氡及硫化氢气体,这些微量元素具有很好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据载,热水温泉已有四百多年的开发利用历史,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认识到该水对皮肤病、风湿、慢性胃病有独特的疗效。近年来,随着对该水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热水塘热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还对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等病证有显著的疗效。沐浴温泉,强身健体、宁气提神。热水塘温泉以其独特的保健理疗作用,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人。 黄岗梁第四纪冰川遗迹园区大兴安岭山脉,横亘几千里,它如一条巨龙,昂首翘尾,形成北低南高的气势,黄岗峰系大兴安岭山脉*峰,海拔 2036 米,由27 座山峰组成,支脉东西延伸,峰拔岭皱,山脊奇崛险峻,雄伟壮观。 黄岗梁地区保存了第四纪冰川最完整的形态,且类型多样,是典型的山谷冰川,黄岗梁两侧有冰斗,U 型谷、角峰、终碛堤、侧碛堤、条痕石漂砾等冰川遗迹。是迄今发现的保存*、冰川地貌齐全、科研价值*第四纪冰川遗迹。黄岗梁林海富集天然原始森林 85 万多亩,是众多的野生物繁衍生息的乐园,也是多样性植物的基因库,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科研价值。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是国内外重要的的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采用先进的现代电子技术,融展示与参与、教育与科研、寓教于乐为一体,使每个参观者在游览过程中,学习地质基础知识,了解世界地质公园内独特的地质遗迹类型、多样的生态环境和丰富而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 *克什克腾地质公园博物馆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共同投资、修建,总投 资约3000万元。2005年底动工,2006年12月完成土建工程,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8105平方米,室内布展面积5000平米,2007年6月完成内部设计与布展,*目前面积*、功能较全、手段最选 进的现代化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博物馆外观呈水平的条状,充分蕴含了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内独特的花岗岩石林的特征,中间为具有内蒙古民族特点的浮雕柱,由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建筑设计院设计。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由地面三层展厅,由地质遗迹厅、生态环境厅、标本陈列厅、历史文化厅、科技会堂、4D影院、贵宾接待室、图书馆、书画苑等组成。博物馆内部设计与布展由“北京世纪彩虹展示有限公司和北京双臣久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设计与施工。 博物馆内的全部中、英文布展内由“*地质大学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研究中心)”设计、编写。
餐饮酒店/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
达里湖达里诺尔宾馆达里湖达里诺尔宾馆座落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里湖的北岸达里诺尔渔场,隶属于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公司,是达里湖地区规模*最正规的宾馆。宾馆成立于2005年,营业面积近一万平方米,宾馆设有八个部门。其中客房部拥有各类标准间六十间/豪华套房四间/家庭房六间/彩钢独立标间十间/豪华蒙古包十五间/普通间二十间/可同时容纳四百人入住。餐饮部拥有二十个高档雅间和二个中型餐厅一个大型餐厅,可同时容纳六百人就餐。修闲娱乐部提供休闲酒吧/承办小型那达幕/民族歌舞演出/篝火晚会。商品部给您提供了丰富的草原特产。两千平米的停车场安全方便。达里诺尔宾馆欢迎全国各地的旅行社/单位/团体/个人来达里诺尔宾馆做客。达里湖人民欢迎国内外的游客来达里诺尔宾馆坐客.品尝鲜美的瓦氏雅罗鱼,感受生命的奇迹.详细地址: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渔场 酒店地图:“内蒙古达里湖达里诺尔宾馆”在 赤峰 地图的位置 相关区域:内蒙古自治区酒店 赤峰市酒店 服务设施 商品部给您提供了丰富的草原特产。两千平米的停车场安全方便。 娱乐设施 修闲娱乐部提供休闲酒吧/承办小型那达幕/民族歌舞演出/篝火晚会。 酒店餐饮 餐饮部拥有二十个高档雅间和二个中型餐厅一个大型餐厅 可同时容纳六百人就餐。 克什克腾宾馆克什克腾宾馆位于经棚镇应昌路中段, 是经棚镇*一家涉外宾馆 。 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 ,营业面积8656平方米,整个宾馆由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楼构成。是集客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高档豪华的政府机关宾馆。在2001年被国家评定为二星级宾馆。 宾馆现有从业人员135人, 总经理一名、 分管客房和餐厅副总经理各一名、 经理下设主管、领班,层层管理、严格要求。内设客房部、餐饮部、财务部、培训质检部、后勤部、保安部、商品部和办公室等七部一室,设有旅游营销公司一个,设有商务中心一处。 客房部在一、二、三号楼设有住宿床位280张,设有豪华套房、内设空调、电脑、 冲浪浴室;标准套房、商务套房、标准房间、普通房间等高、中、低档房间,全天24小时在四号楼洗浴中心提供洗浴服务。通过专业培训并且有多年从业经验的服务人员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2003年11月份,我馆组织餐饮部全体职工进行了一次为期七天的军训,提高了职工的体质和体能。同时,我们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先后派出四批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到锦州、朝阳、葫芦岛、承德,赤峰、阿旗等地学习先进经验,接受各种培训。 总服务台设在二号楼一楼,对外办理旅客住宿服务、长途电话服务、会议服务a、会议室出租、存车登记等业务;商务中心设在二号楼二楼,对外办理复印、打字、刻字、传真、名片制作、办公用品、旅游纪念品、信息查询等业务,真正体会到方便快捷。 餐饮部位于三号楼,一层一个对外餐厅,为顾客提供快餐、 零点餐服务。二至四层为大、中、小型餐厅共13间,为顾客就餐方便,餐饮部为顾客准备了高、中、低三个档次100多个品种的饭菜,可同时容纳就餐人数300多人,是各种宴请的理想之处。您可以品尝到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烤全羊、手把肉、蒙古烤肉等民族大餐,纯天然的绿色山野菜,让您回味无穷。 另外,四号楼二楼设有大会议室,将满足500人会议场所的需求,二号楼二、三、四层楼设有会议室,是一个能分别容纳20人、50人、30人的会议场所。 宾馆注重硬件设施建设, 自2003、2004两年来本着三星级的标准先后投资200万元装修改造,整个二号楼、餐厅二楼、室内配套设施焕然一新,使宾馆在硬件接待能力上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宾馆也狠抓软件服务,投入大量人力搞集中培训,确保服务质量,力争在克什克腾服务行业,争创一流。 这里的“客房”豪华、高档、舒适;服务热情、周到、卫生条件一流;“餐饮”真正称得上“绿色”厨房;宾馆总经理及全体员工将以诚挚地问候为各位来宾提供舒适、安全、满意、周到的服务。 群冠环保宾馆群冠环保宾馆坐落于美丽富饶的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热水旅游开发区,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馆区依青山而居,满目花红果翠,四季风景如画。馆区内有贵宾楼一座,连廊客服楼一座,产权公寓一座。择憩于此,犹如离俗远尘的世外仙境,切身感受着大自然的舒怀心境。 宾馆拥有128间尊贵套房及单人间、双人标准间,可同时接纳280人住宿。客房装修豪华、设施一应俱全,并有来自地下甲级温泉直接引入房间,让您随心所浴,尽享健康与快乐。 宾馆设有容纳200人的宴会餐厅、超大舞厅、多功能厅和6间高雅KTV包房。餐饮备有各种档次和民族风味的菜肴,可满足不同宾客的需要。 宾馆设有容纳150人的大会议室以及各种中小会议室,并配有豪华音响、自动投影、复印、传真等先进的会议设施。此外,宾馆还备有麻将室、棋牌室、健身房等多种娱乐设施,为您的商务活动、休闲旅游、沐浴康乐提供优质服务 。 宾馆以天然的温泉取胜,泉水清澈碧透,自然水温达83℃以上,富含4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素有“国家第二甲级温泉”之称。温泉水中的氡、镭、铀、硫华氢等含量颇高,对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骨质性疾病有极佳疗效,对肝炎、气管炎及各类皮肤病、妇科病具有特殊疗效。 群冠环保宾馆愿以尊贵独有的草原风情、个性特征,超前的温泉养生理念,令您远离久居的繁喧都市,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一个真正写意的自由空间。群冠环保宾馆是您健康休闲、旅游度假、宾朋聚会、商务会议的理想选择!
克旗特产/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
德克塞尔羊德克塞尔羊主要繁殖在荷兰。在19世纪中叶,由当地沿海低湿地区的一种晚熟但毛质好的母羊同林肯羊和来斯特公羊杂交培育而成。 公羊体重110-130千克,母羊70-90千克;剪毛量5-6千克,毛长10-15厘米,毛细50-60支。羔羊生长快,4-5个月龄体重可达40-50千克;屠宰率55%-60%;产羔率150%-160%。 英国将该品种作为生产肥羔的终端品种。60年代初法国曾赠送我国一对德克塞尔羊,饲养在*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无角多赛特羊产于英国,但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饲养很多。我国新疆和内蒙古自治区曾从澳大利亚引入该品种,该品种羊具有早熟,生长发育快,全年发情和耐热及适应干燥气候等特点。公、母羊均无角,颈粗短,体躯长,胸宽深,背腰平直,体躯呈圆桶形,四肢粗短,后躯发育良好,全身被毛白色。根据*羊网畜牧专家多年实践经验得出:成年公羊体重1 0 0 -1 2 5 公斤,母羊7 5 -9 0 公斤。毛长7 . 5 -1 0 厘米,细度5 0 -5 6 支,剪毛量2 5 -3 . 5 公斤。胴体品质和产肉性能好,4 月龄羔羊胴体2 0 -2 4 公斤,屠宰率5 0 % 以上。产羔率为1 3 0 % -1 8 0 % 。 该品种引入我国时间较早,性状相对比较稳定,经*羊网肉羊繁育基地用无角多赛特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实验表明:3月龄断奶重达29千克,6月龄体重40.5千克,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的24千克和34千克。6月龄屠宰时,杂交后代的胴体生、屠宰率、净肉率分别为24.2千克、54.49%、43.13%,而小尾寒羊则为17.07千克、47.42%、34.37%。 由此可见,该品种遗传力强,是理想的肉羊生产的终端父本之一。 白头萨福克羊萨福克肉羊原产于英国,是世界公认的用于终端杂交的优良父本品种。澳洲萨福克是在原有基础上导入白头和多产基因新培育而成的优秀肉用品种。 体格大,颈长而粗,胸宽而深,背腰平直,后躯发育丰满,呈桶型,公母羊均无角。四肢粗壮。早熟,生长快,肉质好,繁殖率很高,适应性很强。 成年公羊体重为110-150千克,成年母羊70-100千克,4月龈56-58千克,繁殖率175%-210%。 2000年引进澳大利亚白头萨福克原种羊,母羊初产繁殖率高达1737%。后代羔羊发育良好,表现了良好适应性,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优秀肉用品种。 山野菜克什克腾旗然皇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内蒙古地区以开发当地野生植物资源为主,集收购、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食品加工企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年生产山野菜600吨。开发了“保鲜系列”、“风味系列”、“脱水系列”、“野果酱糕系列”四十多个品种的山野菜产品,研发了山野菜速冻水饺,形成了以山野菜为特色的系列产品。这些产品的原料均采集于内蒙古草原与大兴安岭南端山地和燕山山脉交汇地带的美丽塞外小城克什克腾旗,保存绝好的深山密林原始生态环境之中,这保证了山野菜远离污染源,纯绿色天然。 山野菜原材料,经过先进的成套设备生产,高温消毒,采用生化保鲜技术进行加工,生产出来的山野菜产品完全保留了原有的天然风味和独特的营养成份,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近几年的产品开发和市场竞争中,企业获得了“赤峰市产品质量水平合格认定企业”、“赤峰市消费者诚信单位”;山野菜产品获得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内蒙古名牌产品”、“*人民保险公司推荐产品”等荣誉称号。产品市场广阔,在北京、天津、深圳、山东、南京、沈阳、大连、呼市、赤峰等地均设有直销机构,并远销东南亚国际市场,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大山的灵气,滋润了山野菜纯天然的秉性,被誉为“上帝的食品”、“宫庭宴会菜”。绿色食品保健之王的“然皇”牌系列山野菜,是象征生命绿色的食品,在接受市场微笑拥抱的同时,又以上乘的质量及无比诱人的魅力,丰富了灿烂的菜文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倾山野菜,将成为消费者又一新潮! 瓦氏雅罗鱼达里湖位于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地带,地处坦荡无垠的贡格尔大草原,是内蒙古第二大内陆湖。它东挽岗更诺尔湖,西牵多伦诺尔湖,三个美丽的高原淡水湖被彩带一样的沙里河和耗来河相连,是蒙古高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达里湖中盛产鲫鱼、瓦氏雅罗鱼(华子鱼)两大经济鱼类,均被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有机(天然)食品。瓦氏雅罗鱼(华子鱼)含有多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系纯天然滋补营养佳品,以其鲜美的味道,让您食而难忘,在当地久负盛名。鲫鱼在我国北方同类产品中生长速度最慢,鱼龄最长,所产商品鱼,鱼龄均在5--10龄,与同类产品相比鱼体大,味道最鲜,营养价值*。素有“赛甲鱼”之称,系纯天然的滋补佳品。这两种鱼所含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还可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并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肥胖人吃它更适宜。它不仅是产后虚弱者及孕、产妇理想的纯天然滋补营养佳品,同时,也是广大消费者的*健康食品。 其它两个湖泊还盛产鲤鱼、鲢鱼、草鱼等淡水鱼类,另外还有条鳅、麦穗鱼、中华刺鱼等小型鱼类。达里湖水质清纯,无任何污染,所有鱼类自然生长,不添加任何人工饵料,鱼体生长缓慢,故而达里湖所产鱼种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节日盛宴、馈赠宾朋的上等佳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