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解密(英语:Wikileaks),是一个国际性非营利的媒体组织,专门公开匿名来源和网络泄露的文档,揭发各种腐败行为,其数据源不可追查亦不被审查。网站成立于2006年12月,由阳光媒体(The Sunshine Press)负责运作。该网站声称其数据源不可追查亦不被审查。维基解密没有总部或传统的基础设施,该网站依靠服务器和数十个国家的支持者,相对而言很少受到律师或地方政府的压力。2010年7月26日,维基解密在《纽约时报》《卫报》和《镜报》配合下,在网上公开了多达9.2万份的驻阿美军秘密文件,引起轩然大波。2011年10月,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警告称,由于受到美国金融机构的经济封杀,维基解密网站可能于年底破产。
维基解密曾宣称网站是由来自美国、台湾、欧洲、澳大利亚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11张)和南非的政治异见者、记者、数学家以及小型公司的技术人员所创立。包括《纽约客》(2010年6月7日)杂志在内的多家媒体指出,澳洲籍的网络行动人士朱利安·保罗·阿桑奇是网站的主导者。 Advisory Board(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包括有记者、受到政治迫害的代表者、反贪污分子、人权分子、律师、还有密码学者。维基解密(Wikileaks) 目前有超过1,200位的人登记参与。除了分享资料之外,维基解密(Wikileaks) 需要更多能以组织形态参与的人。维基解密首次公开出现在互联网上是在2007年1月。当时网站声明该网站是由来自美国、台湾、欧洲、澳大利亚和南非的政治异见者、记者、数学家以及公司技术人员所创立。中国大陆民主运动人士萧强、王有才、王丹等名字曾出现在该网站的顾问名单中。维基解密每天接到约30份用户匿名提交的文档,一般他们会先经过顾问和志愿者团队的可信度审核后,以原始的、未经编辑的形式把那些可信的材料贴出来,并附上评论。
维基解密网站托管在以坚持客户匿名著称的瑞典网络服务提供商,这家公司可以承受法律压力和网络攻击。然后送到位于比利时的服务器上,再送到另一个法律上较为友善的国家,然后这些文件被删除,转存到其他地方。有一批匿名的工程师提供技术维护,整个流程和提交的文件都被加密,并使用经过修改的Tor网络匿名传输,整个系统即使核心成员也无法全部进入。此外,维基解密还在系统中一直传递许多虚假的提交文件,以使真正的文件难以被发现。
网站栏目
银行封锁
访问
| 翻译 | 收藏
在2010年泄露美国外交电报时,维基解密网站每天持续受到DDoS攻击,维基解密官方推特声称这些攻击是由美国政府主导。维基解密网站所利用的亚马逊(Amazon)网站托管服务、PayPal转帐服务皆被关闭或终止,EveryDNS也终止了“”的域名服务。美国同时禁止联邦政府雇员与特约员工阅读维基解密披露的文件,并通知部分大学生不要散播机密。
捐赠
访问
| 翻译 | 收藏
维基解密的运营成本并不高,主要用于打官司和服务器.据官方视频介绍每年有100万用于打官司服务器维护20万.但每年由于账户被冻结等原因造成的损失则多达惊人的1500万.而其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捐助.该网站的运营资金仍来自志愿者的捐助以及团队成员自掏腰包。据说费用每年为30万美元,其中绝大部分用于支付服务器和技术支持的费用。借助现在的超高人气,该网站正想方设法吸引新的捐助者以及基金会的支持。
新闻
访问
| 翻译 | 收藏
2010年3月,据报有一份由美国军方反谍报机构在2008年制作的军方机密报告称,WikiLeaks网站的行为已经对美国军方机构的“情报安全和运作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份机密报告称,该网站上泄漏的一些机密可能会“影响到美国军方在国内和海外的运作安全。”该报告是在3月15日被泄露到了网上。2010年4月,WikiLeaks发放了美军在2007年于巴格达滥杀平民的片段。2010年7月25日,WikiLeaks通过英国《卫报》、德国《明镜》和美国《纽约时报》公布了92000份美军有关阿富汗战争的军事机密文件。2010年8月25日,WikiLeaks再度发表一份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分析备忘录,里面主要是述及“如果恐怖分子号召美国公民在美国组织攻击活动并作为攻击基地,会有何相关影响”作分析。2010年10月23日,WikiLeaks公布了391,832份美军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机密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