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概况/故宫博物院
中文名称:明清故宫
英文名称:ImperialPalaceoftheMingandQingDynasties
批准时间:1987年12月
遗产遴选标准:故宫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文化,是以皇帝、皇宫、皇权为核心的帝王文华、皇家文化,或者说是宫廷文化,而代表皇权的莫过于宝玺。明朝二十四国宝,清朝二十五国宝。
清朝25方宝玺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满文“皇帝之宝”、栴檀香木“皇帝之宝”、“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钤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
故宫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经典文化,经典具有权威性、不朽性、传统性。故宫文化具有独特性、丰富性、整体性以及象征性的特点。同时,她与今天的文化建设是相连的。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经典文化永远都是其生命的依托、精神的支撑和创新的源泉,都是其得以存续和赓延的筋络与血脉。
建筑布局/故宫博物院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现存较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80,000㎡。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
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
北半部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
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故宫里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在坤宁宫北面的是御花园。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的两座亭子,可以说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华丽的了。
历史沿革/故宫博物院
建造过程
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建成,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年—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故宫严格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其前半部分为外廷,是皇帝朝政场所。建筑庄严、宏伟,特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建筑在8米高的三层汉白玉石阶上,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太和殿座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不这样不足以显示皇帝的威严,不足以震摄天下。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
东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按文东武西由两侧门出入。
建院和开放
辛亥革命后,这座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溥仪却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当时的政府决定,将热河(承德)行宫和盛京(沈阳)故宫的文物移至故宫的“前朝”部分,于1914年成立了“古物陈列所”。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对宫内文物进行清点。又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于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礼,并通电全国,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放的*天,人们以争先一睹这座神秘的皇宫及其宝藏为快,北京市内万人空巷,交通为之堵塞,此亦成为当天各大报纸的重大新闻。
经初步清点,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据1925年公开出版的二十八册《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一书所载,计有一百一十七万余件,包括三代鼎彝、远古玉器、唐宋元明之书法名画、宋元陶瓷、珐琅、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等。可谓金翠珠玉,奇珍异宝,天下财富,尽聚于此。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为此故宫博物院下设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分别组织人力继续对文物进行整理,并就宫内开辟展室,举办各种陈列,还编辑出版多种刊物,公开资料,进行宣传。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人文荟萃,极一时之盛。
建筑介绍/故宫博物院
故宫概况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筒子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午门为参观入口,神武门为参观出口。城内古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一说为163,000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营造,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外朝
紫禁城前半部(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辅以文华殿和武英殿,统称为“外朝”,是明、清两代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要庆典的场所。三大殿建于高8.13米的3层汉白玉石台基上。
后寝区
又称内廷,为紫禁城北部皇室生活区域的统称。这里以皇帝、皇后的正寝宫殿乾清、坤宁二宫为中央,东、西分布皇帝的便殿,和后妃们居住的东六宫、西六宫,以及皇子们生活的乾东五所、乾西五所等院落。再向东为乾隆皇帝兴建起的太上皇宫殿院落宁寿宫区,外西路则是供太后、太妃们养老的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等区域。太和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的至尊金殿,即民间所谓皇宫中的“金銮宝殿”,这里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之地。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后经数次灾毁和重建。明嘉靖朝改名皇极殿。满清建都北京后改为今名,蕴含天下和谐的宏旨。现在的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重建并留存下来的。
中和殿
中和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历经三次火灾,现存为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重建。每逢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典礼前,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员的跪拜礼。每年春季祭先农坛,也先在此阅视祭文。祭祀地坛、太庙、社稷坛的祝版,也在此阅视。
保和殿
保和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清乾隆时重修。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王公大臣。自乾隆后期,这里便成为举行科举殿试的场所。
养心殿
养心殿建于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清雍正年重修,作工字形建筑,分前后两殿。自清雍正以后,皇帝寝宫移至后殿,前殿成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接见臣工的地方。东暖阁是同治、光绪皇帝年幼时,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在此召开“御前会议”,作出退位决定。西暖阁是清代皇帝批阅奏章,或与亲近大臣密商之处。西暖阁西侧另一小室为乾隆皇帝最著名的书房之一三希堂。
乾清宫
乾清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是明清皇帝日常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自清雍正移居养心殿后改为接见外国使臣的场所。
交泰殿
交泰殿建于明嘉靖年间,顺治、康熙和嘉庆年间重修,原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代用来存放“清二十五宝”御玺。
坤宁宫
坤宁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代属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仿盛京清宁宫的式样重修。西端四间辟为萨满教祭神的场所,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位皇帝均在此成婚。
文华殿
文华殿初为皇帝便殿,明天顺、成化两朝,太子践祚之前,先摄事于文华殿,嘉靖十五年(1536年)改为皇帝便殿,清康熙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重建,为明清皇帝经筵之所。
武英殿
武英殿始建于明初,明代于武英殿设待诏,择能画者居之。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攻入北京,在四月二十九日于武英殿草草举行了即位仪式。清兵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康熙皇帝开始将这里作为刊刻典籍之所。
金水桥
位于太和门广场,共5座,单孔拱券式。广场南部自西向东蜿蜒流淌着一条如弓形的金水河,这就是所谓的“内金水桥”。这是紫禁城内较大,也是最壮观,最华美的一组石桥。正中的是御路桥,供皇帝专用。东西两侧为王公桥,供皇室成员、亲王大臣通行。再两侧为品级桥,供三品以上官员行走。功能和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桥相同。
文物南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了*东北领土,步步进逼华北,形势危急。为了保护故宫文物不至遭战火毁灭或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故宫博物院决定采取文物避敌南迁之策。从1933年2月至5月,宫内重要文物被装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遂于南京建立文物库房,并成立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南迁文物又沿三路辗转迁徙至四川,分别存于四川省的巴县、峨嵋和乐山。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三处文物复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南京。在*人民解放军即将渡江之际,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国民党政府从南京库房中挑选出2,972箱文物运往台湾,后于台北市士林外双溪建立新馆,公开对外展出。余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后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一万余箱,但还有2,221箱仍封存于南京库房,委托南京博物院代为保管。
建国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职工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拔除杂草,疏通河道,清理垃圾。50年代初,从宫内清除出去的上百年的垃圾竟达250,000立方米,自此院容焕然一新。故宫博物院制定了“着重保护、重点修缮、全面规划、逐步实施”的古建维修方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许多残破、渗漏、濒临倒塌的大小殿堂楼阁得到了修复和油饰,愈显金碧辉煌。院内各处高大宫殿都安装了避雷设施,又以巨额投资建设了防火防盗监控系统和高压消防给水管网,使这座古老的宫殿建筑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彻底整治了环绕故宫的筒子河,更好地凸现了昔日皇城的风貌。
在文物工作方面,五六十年代的重点是对故宫博物院旧藏的清宫文物重新清点核对,登记造册,进行鉴别、分类和建档,纠正了过去计件不确之处并增补了遗漏的文物,例如从杂物堆中发现了用草帘裹着的象牙席、修复漱芳斋戏台时发现在地板下存放的传为唐代卢棱伽的《六尊者像》册等。通过长达十余年的工作,总计清理出清宫旧藏文物七十一万余件。与此同时,还通过国家调拨、向社会征集和接受私人捐赠等方式,新入藏文物达二十二万余件之多,大幅度地填补了清宫旧藏文物时代、类别的空缺和不足,诸如石器时代的彩陶,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玉器,汉代的陶俑,南北朝时代的石造像,唐代的唐三彩等。而新入藏的古代法书名画尤为大宗,为世所注目。如晋代陆机《平复帖》、王珣《伯远帖》、顾恺之《洛神赋图卷》,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卷》,唐代韩滉《五牛图卷》、杜牧《张好好诗卷》,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宋代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郭熙《窠石平远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等,均是人间瑰宝。此项工作数十年坚持不懈,近年还从市场上以巨资购回宋代张先《十咏图卷》,元代乃贤《城南咏古诗》,明代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清代石涛《高呼与可图卷》等,尤其前两件是溥仪以赏溥杰为名从宫中盗出而流散民间的,今日复归宝库。
为保护好这批数量巨大的古物瑰宝,从五六十年代起对原有库房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采取了防潮、防虫的各种措施。九十年代后又建立了新的文物库房,可入藏文物六十余万件。新库房恒温、恒湿,防火、防盗,并采用现代化技术自动控制,可保文物安全无虞。自1950年开始,组建了文物修复工厂,1980年扩建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部,继承、利用传统工艺技术和引进自然科学新成果,对残损的文物进行修复,数十年来为本院及兄弟单位累计修复文物达十一万余件。
建设发展/故宫博物院
展览和对外交流
为了使院藏瑰宝和广大观众见面,在陈列展览方面,除了保存和复原三大殿、后三宫和西六宫等处的原状陈列之外,又不定期开辟了青铜、陶瓷、工艺、书画、珍宝、钟表等专馆,供参观者欣赏。还开设有临时展厅,举办各种主题性展览,如近年来的《古书画真伪对比展》、《古陶瓷真仿品对比及古窑址资料展》、《清代宫廷包装艺术展》、《五十年入藏文物精品展》等,都是广受社会各界欢迎的展览。同时也引进国内各兄弟博物馆和国外的收藏文物展。
为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北京故宫博物院还组织小型文物展到各省市博物馆展出,并应邀到国外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此类展览愈见频繁。曾赴展的国家有英国、美国、法国、前苏联、德国、奥地利、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当地观众的极大兴趣,使异国的人民得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为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北京故宫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观众600-800万人次,而且,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观众的人数有增无减,可见人们对紫禁城的兴趣长盛不衰。
学术研究和文献出版
除了直接面向观众之外,故宫博物院同时组织编辑出版各种图书画册和定期刊物,向社会各界广泛介绍故宫的宫殿建筑和文物收藏。已出版的大型图册有《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名画集》、《故宫藏瓷选》、《国宝》、《紫禁城宫殿》、《清代宫廷生活》、《国宝荟萃》、《故宫博物院藏珍品文物全集》(共60卷,已出版18卷)等等,不胜其数。定期刊物有《故宫博物院院刊》、《紫禁城》两种。
数字化改革
从1997年起,为了适应故宫博物院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院内组织机构又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将原先分置的保管、陈列和研究三个部门进行改组,成立了古器物部、古书画部、宫廷部和展览宣教部。新组建了资料信息中心,专司推进故宫博物院的信息化工作。陆续投入资金,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开通了故宫院内的计算机光纤网络系统和各类管理用数据库,又利用联通世界的国际互联网建立了故宫博物院的网站。现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这个网站将使远在异地的人们也可通过互联网畅游这座神秘的宫殿,一窥故宫雄奇瑰丽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文物收藏。建立一个全新意义上的数字故宫已不再是梦想。
新馆建立
2016年10月23日,2016“国际旅游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开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大会中透露,故宫目前每年展出藏品不到百分之一,故宫博物院将在北京北部新建一个博物院让更多藏品走出库房和游客见面。
故宫同时还将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目前开放的区域达到了76%,2020年达到80%,2025年计划开放到85%。[1]
主要藏品/故宫博物院
藏品数量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862690件,[2]占*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无价之宝。明清藏品
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
通身缠绕着16条龙,形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片厚约1毫米,长4毫米,宽1.5毫米,钻上小孔,以便穿线连结。据称,为制造这套甲胄,共用了4万多个工时。
瓷器
故宫博物院拥有35万件陶瓷器,总量居世界博物馆之首,包括一级品1100多件,二级品约5.6万件,另有从全国200多个窑口所采集的3.6万余片陶瓷标本。藏品覆盖面极广,贯穿整个*陶瓷史,兼顾陶器与瓷器、官窑与民窑。收藏特色尤其体现在三国至唐五代陶瓷器、元瓷、清中晚期御窑、宫廷陈设用瓷、紫砂器、多釉彩大型瓷器、清御窑生产资料、历代民窑瓷器和考古发掘资料。故宫陶瓷馆设在文华殿区。
玉器
故宫博物院藏玉器28461件,涵盖*主要历史时期,尤以清代宫廷玉器为收藏特色。故宫玉器馆设在东六宫的钟粹宫。凌家滩文化玉器:出土于安徽凌家滩,精品有人兽复合式玉器、刻纹长方形玉板、直立形玉人和玉勺。红山文化玉人兽神像:迄今所见红山文化玉器中最复杂的一件。红山文化玉龙:现存四件红山玉龙中较大的一件。战国玉螭凤云纹璧:已知战国玉璧中最精美的一件。
铜器
故宫博物院藏历代铜器1.5万余件(不包括钱币和铜镜),莲鹤方壶其中先秦青铜器约1万件,有铭文的1600余件这三个数量均占中外传世与出土数量总和的十分之一以上,故宫是世界上收藏*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另有历代钱币1万余枚、铜镜4000面、印押1万余件。故宫青铜器馆设在承乾宫和永和宫。商代小臣缶方鼎:铭文所述的赐禾稼事在金文中罕见,是少数可与卜辞相联系的铜器之一。商代邲其卣(三件):商代铭文最长的几件青铜器,保存了商代贵族祭奠和贵族生活的重要史料。
漆器
剔彩鱼龙变幻纹葵瓣式三层盒
剔彩鱼龙变幻纹葵瓣式三层盒,清中期,高21.5cm,腹径16.5cm。清宫旧藏。盒呈葵瓣式口,三撞式,底承四个如意头形矮足。通体髹绿漆雕海水,红漆雕鱼、龙纹。盖面雕饰正面龙纹,盒壁雕鱼、龙在绿波中追逐飞动的火球,形体若隐若现,变幻无穷,构成了“鱼龙变幻”的图景。盒内髹黑漆饰描金折枝花纹,底髹黑漆,无款。此器刀法纤细,雕工娴熟,工艺精湛。所雕的红漆鱼、龙隐现在绿色漆中,不同以往,在绿漆上局部加饰红漆后再雕刻鱼龙纹,这是清代中期雕漆工艺的新发展。
绘画
法书
《伯远帖》
《伯远帖》为晋王珣(350-401年)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伯远帖》自乾隆十一年(1746年)进入内府,经乾隆品题,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并藏在养心殿西暖阁内的尽间,乾隆御书匾额“三希堂”。1911年以后至1924年溥仪出宫以前,《伯远帖》、《中秋帖》曾藏在敬懿皇贵妃所居的寿康宫,溥仪出宫之时,敬懿皇贵妃将此帖带出宫,后流散在外。1950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将《伯远帖》、《中秋帖》购回,交故宫博物院收藏。曾经公开展览,并已影印出版。
宫廷类文物
故宫博物院藏有极为丰富的宫廷特色文物,从代表皇权的典制文物到皇家日常生活用品文物,无所不藏。明清帝后玺印、卤簿仪仗、武备器具彰显皇威;地毯、帷幔、药具、典制文物是宫廷生活的真实反映。帝后冠服也较为齐全。反映清代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天文地理仪器亦为故宫特藏。清代皇帝鉴赏所用印章,也大多藏在故宫。清代皇家信仰以萨满教、道教、藏传佛教为主,故宫藏有大量宗教法器、祭器、造像、唐卡等,还完整保存了藏传佛教和道教殿堂。精品无数,仅举数例:清二十五宝:乾隆指定的二十五方御用玺印的总称,是国家政权的代表。陈列于珍宝馆。孝端皇后凤冠:明神宗孝端显皇后的三龙两凤凤冠,通体装饰翠鸟羽毛,所用宝石数百,珍珠数千,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陈列于珍宝馆。黄色金龙妆花纱男朝袍:康熙皇帝夏季朝袍,面料属南京云锦,工艺极其繁琐,两名织工每天仅能织完寸,是*无法实现机械化生产的传统织物,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妆花纱工艺更是失传300年,2011年刚刚复原成功。
档案古籍
1949年以后,故宫博物院将800万件明清档案拨交**历史档案馆,后者明清档案占存世总量的一半。故宫另将包括天禄琳琅善本在内的14万册宫廷藏书拨交国家图书馆等机构。故宫博物院现藏60余万件古籍、古建类藏品,包括约40万件善本古籍和20多万块书版。故宫的特藏类别有:内府修书各馆在编纂过程中产生的稿本,呈请皇帝御览、待刻之书的定本,从未发刻的清代满、蒙、汉文典籍,为便于皇帝阅览或携带而重抄的各式书册,以及为宫内外殿堂陈设而特制的各种赏玩性书册。此外还有翰林学士、词臣自撰的未刊行书籍,各地藏书家进呈之书;一大批宫中戏本和档案;帝后服饰和器物小样、样式雷建筑图样、舆图、清宫照片等;另有20余万块精美的武英殿殿本原刻书版。此外,故宫古建部保存了大量古建筑文物。藏文大藏经之《甘珠尔》:内府泥金藏文写本,乾隆皇帝为庆祝生母寿辰所制,收佛典1000余部,共计108函,以泥金字撰写经文,饰以黄金和一万多颗珍珠、珊瑚珠、松石等珠宝,极其富丽堂皇。现分藏两岸故宫,北京有96函,台北有12函。
遗产价值/故宫博物院
古代帝王宫殿建筑瑰宝故宫的宫殿建筑,是*现存较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整个紫禁城。规划严整,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成就。
珍稀文物的宝库
故宫博物院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占全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为国内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无价国宝。
促进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故宫文物分成宫廷原状和古代艺术两大陈列体系,先后布置了51个原状陈列,真实性很高,建立十余个专馆,先后举办各种展览数百余次,赴欧、亚、美、澳、非五大洲展览数十次,宣传*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传统,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紫禁城是*五世纪以来的较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展馆介绍/故宫博物院
简介
故宫博物院常年推出十余个常设和临时展览,展览目录参见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展览与陈列”栏目。宫廷原状陈列常设陈列。故宫博物院依据史书和档案,以文物和复制品为中心,按照曾经在此发生的明清历史,在部分古建筑内系统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宫廷陈列。进行原状陈列的宫殿有:
外朝前三殿区
保和殿丹陛石太和殿:外朝中心建筑,位于太和门以北。殿内设有“建极绥猷”匾、雕龙髹金大椅(龙椅)、雕龙髹金屏风、蟠龙金柱。中和殿:位于太和殿以北。殿内设有“允执厥中”匾、两乘肩舆。保和殿:位于中和殿以北。殿内设有“皇建有极”匾。
内廷后三宫区
乾清宫:内廷中心建筑,位于乾清门以北。殿内设有“正大光明”匾,是秘密建储的用具。交泰殿:位于乾清宫以北。殿内设有“无为”匾、存放清二十五宝的宝盝、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铭》、铜壶滴漏、大自鸣钟。坤宁宫:位于交泰殿以北。殿内设有萨满教祭神场所和皇帝大婚的洞房。
内廷养心殿区
养心殿是清雍正以后的皇帝寝宫,位于内廷西六宫区以南、后三宫区以西。殿内设“中正仁和”匾,东暖阁是慈禧垂帘听政处,西暖阁西侧小室是著名的三希堂。
三希堂
内廷西六宫区:太极殿:内廷西六宫之一,与长春宫构成一封闭院落。长春宫:内廷西六宫之一,院内廊壁有晚清《红楼梦》壁画。翊坤宫:内廷西六宫之一,与储秀宫构成一封闭院落。储秀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慈禧曾在此长期居住,殿内装修考究。后殿丽景轩设“溥仪生活展”,依据《清室善后委员会的点查报告》复原了溥仪用餐的情景,展示末代皇帝中西合璧的生活。内廷外东路区(宁寿宫区):
宁寿宫九龙壁
皇极殿:紫禁城东北部宁寿宫区的中心建筑,位于宁寿宫区内,仅在: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小长假各开放5天(从政府公布休假日期的前一天开始开放);十一黄金周从9月29日至10月8日开放;暑假期间从7月1日至8月26日开放。参观皇极殿需要另外购买珍宝馆(即宁寿宫区)10元门票,售票处设在宁寿宫区南侧的锡庆门外。
书画馆
陆机《平复帖》卷常设展馆。设在外朝武英殿区,位于太和门广场以西。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丰富的*古代书画。其中既有晋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个画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系统地反映*古代书法与绘画艺术发展的脉络。分九期展示从晋唐到明清的古代书画发展史,每年春夏秋三季展出其中两到三期,每期包含近70件纸绢类书画精品,每逢冬季休展,具体展期时间和展品目录参见故宫博物院网站展览目录。展览配套书籍为《故宫书画馆》第1编至第9编。(李湜等编,《故宫书画馆》第1编至第9编,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第1版。其中第1编出过2008年4月和2009年6月两个版本,内容完全相同,前者开本稍大,后者封面书名比前者多“第1编”字样,此外后者与第2编至第9编的装帧风格相同)
陶瓷馆
常设展馆。设在外朝文华殿区,位于太和门广场以东。故宫博物院堪称*较大的古代艺术品宝库,其中收藏陶瓷类文物约35万件。正殿文华殿和主敬殿为*展室,两个配殿本仁殿和集义殿为第二、第三展室。400余件陶瓷精品既体现出从陶器到瓷器的纵向演变,也反映出官窑与民窑的齐头发展,涵盖品系之全面,世界罕见。著名的各种釉彩大瓶即在此展出,展品明细详见陶瓷馆网站,展览配套书籍为《故宫陶瓷馆》(上下册)。(故宫博物院编,《故宫陶瓷馆》,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玉器馆
常设展馆。在明、清两代宫廷遗存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相当数量的玉器,其中乾隆朝收藏、使用和制造的作品超过一万件。设在内廷东六宫区钟粹宫,展示历代玉器精品,陈列主题为《盛世琳琅——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玉器精品展》,至2013年8月1日闭展换陈,著名的“桐荫仕女”玉雕即陈列于此。展品明细详见玉器馆。
金银器馆
常设展馆。设在内廷东六宫区景阳宫,展出清宫金银器精品,陈列主题为《金昭银辉——清代皇家金银器特展》,著名的金发塔、螭纹提梁壶即陈列于此。展品明细详见金银器馆网站。青铜器馆
三羊尊
常设展馆。设在内廷东六宫区承乾宫和永和宫,故宫博物院现藏历代铜器一万五千余件,其中仅先秦有铭文的青铜器就有近一千六百件。目前正在闭馆改陈,即将推出新的青铜器陈列。新陈列将分为四大主题:青铜器与礼制、青铜器与军事、青铜器与音乐、青铜器与生产生活。青铜器定名及铭文,都有详细的注音和浅白易懂的解释。展览还将设置“台北故宫及海外藏*青铜器”专题,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观众对*古代青铜器在世界博物馆中以及世界美术史上所占的地位,有一个“一斑窥豹”的了解。展览配套书籍为《故宫青铜器馆》。(故宫博物院编,《故宫青铜器馆》,故宫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
捐献馆
常设展馆。设在内廷东六宫区景仁宫。故宫博物院自1939年接受*批私人捐献文物至今,共接受私人捐献文物七百多人次,总计三万余件,其中不乏国家珍贵文物,故特辟展馆分类别、分批次展示,并镌刻捐献人姓名于展厅中,以示尊重和感谢。
延禧宫展馆
专题展馆。设在内廷东六宫区延禧宫的东、西配楼,故宫博物院古书画研究中心和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在这里不定期举办学术性较强的书画和陶瓷特展。
钟表馆
常设展馆。设在奉先殿区,位于内廷东六宫区以南、宁寿宫区以西,陈列英国、法国、瑞士以及清朝造办处、苏州和广州制造的清代钟表,著名的清铜镀金写字人钟即在此展示。馆内循环播放有关清宫钟表的纪录片,馆内11点和14点有钟表演示。参观钟表馆需要另外购买钟表馆(即奉先殿区)10元门票,售票处设在奉先殿区南侧诚肃门外。
宁寿宫区展馆
宁寿宫区位于宫城东北部,是乾隆时期修建的太上皇宫殿区,包含九龙壁、皇极殿、乾隆花园、珍妃井等著名景点。珍宝馆、石鼓馆和戏曲馆这三个常设展馆位于宁寿宫区内。参观宁寿宫区景点和展馆需要另外购买珍宝馆(即宁寿宫区,含石鼓馆、戏曲馆)10元门票,售票处设在宁寿宫区南侧锡庆门外。大禹治水图玉山,珍宝馆陈列珍宝馆:设在皇极殿西庑房、部分东庑房、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展示各种材质的明清手工艺品、礼制文物、陈设器物、佛教文物。这些珍宝大都选用金、银、玉、翠、珍珠及各种宝石等名贵材质,并征调各地著名匠师设计制造,竭尽巧思,不惜工本,一器之成往往经年累月,其工艺代表了当时的较高水平。著名展品有孝端皇后凤冠、清黄玉佛手花插(以上存皇极殿西庑房和部分东庑房)、清二十五宝、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金嵌珍珠天球仪、金编钟和碧玉描金龙纹编磬(以上存养性殿)、清大禹治水图玉山、青玉菊瓣式盆水仙盆景、(以上存乐寿堂)、清金累丝嵌松石坛城、金胎掐丝珐琅镶宝石高足盖碗(以上存颐和轩)等。展品明细详见珍宝馆网站,展览配套为《故宫珍宝》(故宫博物院编,《故宫珍宝》,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共241页,定价360元。与朱家溍编写的同名书籍无关)。石鼓馆:设在皇极殿东庑房。展示十件战国石鼓,所刻石鼓文为*已知最早的石刻文字。戏曲馆:设在阅是楼内。满族定鼎中原,受汉文化影响,宫中文化生活嬗变。关外“篝火观舞”、“饮酒摔跤”的粗犷娱乐形式,被更有观赏价值的戏曲替代,并成为宫中娱乐和庆典活动的重要内容。展示故宫现存大量戏曲文物,从演戏机构、戏装砌末、剧本、戏台、帝后赏戏景观等方面加以陈列,并遴选当年入宫名伶唱片复原播放,使观众从视觉和听觉上全面感受清代宫廷戏曲活动。展品明细详见戏曲馆网站。
其他常设展览
清紫檀雕山水八屉兰亭八柱插屏天府永藏展:设在保和殿西庑房及西北崇楼,位于外朝前三殿区西侧,展示历代皇家收藏与清宫收藏类别。著名展品有朱碧山造银槎杯、“一统车书”玉玩套装匣、清紫檀雕山水八屉兰亭八柱插屏、张成造剔红栀子花圆盘(复制品)、杨茂造剔红观瀑图八方盘(复制品)、明尤通款犀角雕仙人槎杯、钧窑海棠式花盆、碧玉光素大盘、五彩镂空云凤纹瓶、清楠木康熙算术桌、清康熙御制银镀金简平地平合璧仪等。展品明细详见天府永藏展网站。龙凤呈祥——清帝大婚庆典展:设在乾清宫东庑房,介绍浩繁的清代大婚程式,展示皇家尊贵至极的奢华,彰显帝王至高无上的皇权。清宫卤簿仪仗展:设在太和门西庑房,位于太和门广场西侧,展示清宫卤簿和仪仗用具。清代军机处史料展:设在乾清门广场西北隅值房,展示清代军机处相关史实,以图片为主。
特展和临展展馆
午门:故宫博物院最重要的特展展馆之一,设在故宫南门午门的城楼上,登城口在午门西北角,用于特展和临展。整个展厅是玻璃结构,建在城楼内又独立于城门结构,既保持了古建原貌,又具有高科技含量和较强的保温、耐火、抗震能力。神武门:设在故宫北门神武门的城楼上,用于特展和临展。斋宫:位于内廷后三宫区以东、东六宫区以南。用于特展和临展。
相关传说/故宫博物院
故宫金砖
金砖是京城皇宫宫殿专用的地面用砖,故早先也叫“京砖”。金砖的制造产地,主要是大运河边上的江南包括苏州等七府,专门为皇宫烧造金砖的砖窑又称为“御窑”。它的原料取自于运河边上的土。
金砖的制作,是在京城承修大臣踏勘各处皇宫宫殿及坛庙工程后,奏报工部准行后才进行烧造的,所以是不定期的。金砖烧造完成后,由京杭大运河运送至通州,然后再由陆路运输到京。一般情况下,金砖是从粮船也就是漕船解运,有时也搭运铜船或铅船,不设置专门用船。
金砖的铺墁过程也是很复杂的。其必备黄蜡、黑炭、江米、木柴等物料,俟八九月或第二年春天干燥季节,先水磨铺墁,再加工烫蜡。
从清代档案史料记载看,仅在故宫紫禁城里铺墁金砖的地方有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养心殿、宁寿宫、奉先殿、太极殿、长春宫、体元殿、敬胜斋、静怡轩、隆宗门、景运门等;其中太和殿三大殿是明代开始铺墁的。
大事记/故宫博物院
1924年:11月5日驱逐溥仪出宫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
1928年:10月5日国民政府公布《故宫博物院组织法》10月8日国民政府公布《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条例》
1933年:故宫博物院开始文物南迁
1935年:6月1日本院参加伦敦*艺术国际展览
1936年:4月15日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文物保存库奠基
1949年:11月9日本院改属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领导
1950年:4月30日周恩来总理莅临本院参观西路陈列6月13日文化部批准《故宫博物院暂行组织条例》
1951年:6月11日本院启用“故宫博物院”印12月12日毛泽东主席捐献的“王船山手迹”转拨我院收藏
1954年:4月毛泽东主席连续三次莅临我院
1972年:2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参观本院9月28日日本国首相田中角荣参观本院
1978年:8月1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恢复《故宫博物院院刊》(季刊)。8月26日成立“院刊”编委会。
1980年:《紫禁城》杂志创刊,双月刊。
1983年:6月与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合作出版《国宝》(朱家溍主编)、《故宫博物院藏宝鉴赏集》。
1984年:于倬云主编《紫禁城宫殿》一书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
1999年:6月,故宫博物院科研项目评审小组成立。
2000年:1月21日《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首发式在故宫兆祥所举行。8月23日第九届国际清史研讨会暨故宫博物院建院75周年纪念大会,在故宫博物院报告厅举行了大会开幕式。会后组委会选编入故宫博物院主编的《明清论丛》第二辑,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2001年:10月《故宫珍本丛书》(16开精装本)共731册全部出齐。自1995年5月至2001年10月,影印收录馆藏善本书1100余种和1700余种清代南府和升平署戏本、档案。朱家溍任主编,杨新、徐启宪任副主编。11月13日故宫博物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成立。
2002年:5月21日《故宫博物院学术文库》首批文集出版发行。
2003年:11月14日上午,我院召开“纪念刘北汜先生暨紫禁城出版社成立20周年”座谈会。
4月《满文大藏经》出版发行。
2004年1月1日改扩版后的《紫禁城》2004年*期出版。
1月7日由那志良撰写的《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一书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1月,《紫禁书系》(*辑)出版。
2月4日两刊编委会召开联席会议。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故宫博物院院刊》编委会主任、《紫禁城》编辑指导委员会主任郑欣淼就提升故宫学术研究作重要讲话。副院长、《故宫博物院院刊》、《紫禁城》两刊主编李文儒通报了两刊改扩版的情况。编委们充分肯定了两刊改扩版后的新面貌,为两刊出谋划策。
2005年2月,确定院庆出版项目的年度计划。
8月《故宫博物院》出版,院庆图书出版进入高潮。
游览提示/故宫博物院
参观路线
根据时间,参观路线可以作如下安排:
2至3小时,南门进北门出(或相反):只看中路,进南门出北门,在乾清门处,向西参观养心殿(因养心殿住过从雍正到宣统(溥仪)8个皇帝,因此一定要看),再回到中路继续参观。
4个小时,进哪个门还从哪个门返回(以进南门为例):从中路一直走到御花园,再向西参观故宫西路(储秀宫、养心殿等)。
4个小时以上:前段路线同2,参观完养心殿后向东参观外东路(珍宝馆)。
因参观故宫不让带包,因此参观时较好不要带较大的包(外宾除外)。
交通路线
乘1、4、20、52、57路天安门站下。穿过天安门城楼、瑞门到达午门(正门)。乘101、103、109路公共汽车故宫博物院下到达神武门(后门)。
门票
60元,学生凭证20元,军人只在“八一”这天免票。珍宝馆10元、钟表馆10元、畅音阁悦楼10元。
开放时间
每日8:30--16:00,15:30停止售票,全年开放。
网络虚拟故宫
故宫博物馆与IBM合作的网络虚拟故宫——穿越时空的紫禁城,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式,不同的角色进入游览,路线可以自己选定,个人觉得可能比实际的游览有趣些。因为现实中的故宫有很多地方是不能进去的,而且很多文物只能远观。
票务政策
故宫博物院实行淡、旺季差价门票制度。在校学生和特定人群可以享受门票优惠的政策。
常规门票:
清铜镀金写字人钟,钟表馆陈列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为旺季,每张门票为人民币60元(不包括珍宝馆、钟表馆);每年11月1日至来年3月31日为淡季,每张门票为人民币40元(不包括珍宝馆、钟表馆),售票处在午门南侧。珍宝馆(即进入宁寿宫区,还包括戏曲馆、石鼓馆)参观门票:每张门票为人民币10元,售票处在宁寿宫区南侧锡庆门外。钟表馆(即进入奉先殿区)参观门票:每张门票为人民币10元,售票处在奉先殿区南侧诚肃门外。身高1.2米以下儿童可以随监护人免票参观。门票优惠政策(不含珍宝馆、钟表馆):
重要须知
自2011年7月2日起,故宫博物院实行自南向北单向参观路线:午门(南门)只作为参观入口,观众一律从午门进入故宫;神武门(北门)只作为参观出口,观众参观结束后可由神武门或东华门(东门)离开故宫故宫博物院内任何场所都严禁吸烟。严禁乱涂乱画。在展厅内拍照时请勿使用闪光灯和三脚架。如果与亲友在参观中走失,可到景运门内西南侧的广播室通知他们。如果您与亲友在参观中走失,可到景运门内西南侧的广播室通知他们。广播室电话:010-85007424服务设施
存包:存包行李可在午门至神武门之间免费运送。观众也可选择接受安全检查后随身携带。存包处工作时间为8:30-18:00,位置:午门与神武门外东侧。语音导览器:在午门外。汉语版、粤语版每台20元。其他语种每台40元。参观完毕后请将语音讲解器交至神武门内讲解服务处。讲解员服务:5人或5人以下全程250元,中、西路150元,中路100元;5人以上,每增加1人,加收10元;服务站位于午门外。东华门和西华门平时仅做工作人员通道地铁1号线:天安门东站或天安门西站温馨提示:故宫博物院没有专用停车场,最近的公共停车场在东华门外、景山后街与北海南门,车位有限,建议游客搭乘公共交通车辆到故宫博物院参观。文物整理和库房维修明弘治黄釉描金双耳罐,陶瓷馆陈列1949年以后,对故宫的文物重新进行了整理编号,计有“故”字号文物78万余件,加上新入藏的“新”字号文物21万余件,总数超百万件,加上图书文献和档案文件,文物总数达到180多万件。故宫从五六十年代起对原有库房进行大规模修整,采取了防潮、防虫等措施。九十年代后建立新库房,实现恒温、恒湿,防火、防盗和现代化自动控制。故宫自1950年开始组建文物修复工厂,1980年扩建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部,继承、利用传统工艺技术和引进自然科学新成果,数十年来为本院及其它单位累计修复文物达11万余件。故宫通过清点核对,登记造册,纠正了过去计件不确之处,增补了遗漏的文物,例如从杂物堆中发现了用草帘裹着的象牙席、修复漱芳斋戏台时发现在地板下存放的传为唐代卢棱伽的《六尊者像》册等。此外,故宫新入藏的文物填补清宫收藏的不足,诸如石器时代的彩陶,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玉器,汉代的陶俑,南北朝时代的石造像,唐代的唐三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