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佛山市中医院
佛山市中医院是一所创建于1956年,集医、教、研及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以中医骨伤科闻名国内外,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非直属)、广东省“创伤科研中心--中医骨伤基地”、“佛山市创伤急救中心”和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医急症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医院”、“全国中医骨伤科医疗中心”、“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中医名院”。
建院以来,医院始终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中西医结合抢救和诊治各种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等,取得了显著疗效。面对新的历史契机,医院将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中医医院为目标,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专科专病优势,打造中医骨伤科国际品牌,争当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的排头兵。
目前医院除继续狠抓医疗服务、质量建设,深化医院管理年的各项要求,还不断加快三水分院的建设。医院将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中医医院为目标,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专科专病优势,打造中医骨伤科国际品牌,争当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的排头兵。[1]
发展优势/佛山市中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47亩(未含三水分院及城南门诊),业务用房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7亿多元。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57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4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80人。设有骨伤科、内科、急诊、ICU、外科、妇科、针灸科等一级临床科室18个和其他业务科室15个,设有骨伤科研究所、中医药研究室,拥有国家中医药二级实验室2个,各类专科专病门诊90多个,开放病床1300多张。配置了MRI、CT、DR、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关节镜、椎间盘镜、脊柱三维导航系统、骨密度仪及重症监护系统、先进手术设备等总值2亿多元的医疗设备。2007年度门急诊150多万人次,出院人数2.7万人次,急诊出车数6468车次。
医院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中西医结合抢救和诊治各种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等,并取得显著疗效。骨伤科是医院的龙头科室,拥有十五个病区一千多张病床,是国内规模较大的专科之一,以“正骨十四法”及自行研制的“伤科黄水”、“伤科黄油”等60多种骨伤科制剂为主要特色,能运用中西医两套治疗手段抢救治疗各种严重创伤及骨伤科疾病,疗效蜚声国内外,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国家十五重点专科,并继续成为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该科也被定为广东省“五个一工程”重点学科。2003年,学科带头人陈渭良、钟广玲教授被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殊荣。
重点专科的发展带动了全院各科的发展,急诊科、ICU、外科、手术室等部门设立以抢救危急重症病人的“绿色通道”,以其反应神速及卓有成效的抢救治疗效果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口碑。内科内分泌专科、神经内科被定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并于20007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针灸科、妇科、儿科等中医特色和优势明显。2006年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被评为佛山市医学重点专科,放射科、中西医结合急诊科为市医学特色专科,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科、中西医结合儿童哮喘专科为市医学特色专病。
医院建立制剂中心及中药加工场,拥有先进的中药制药及检测设备,生产有颗粒剂、片剂、丸剂、软膏剂等26个剂型、208个制剂产品。投入400多万元引进真空冷冻干燥设备,对颗粒剂进行工艺改进,率先在国内以超低冻干燥技术生产中药颗粒冲剂,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目前医院位于丹灶的占地100多亩的新制剂中心正在筹建中,届时将极大地提升院内制剂的生产及研发水平。
2006年年底,楼高23层、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医疗综合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医院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各科的医疗业务节节上升。
主要科室/佛山市中医院
骨科中心大内科眼科重症医学科(ICU)儿科肛肠科急诊科口腔医疗中心男科妇科麻醉科检验科超声科耳鼻喉科针灸科放射科皮肤科病理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脑外科(神经外科)输血科
重点专科/佛山市中医院
急诊科
曾荣获“全国中医急诊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99年一2004连续获得广东省卫生系统“青年文明号”称号。围绕“佛山市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有急必到、有危必救、有伤必医、有求必应,一分钟发车率达到90%,对危急重病人实行全程“绿色通道”。年急诊近8万人次,年出诊超6千人次,配有6辆救护车24小时处于应急状态,拥有呼吸机、麻醉机、心电监护仪等400多万元先进设备,具有短程救护和远途护送病人能力。救护车内配备有呼吸机、除颤监护仪、小手术包等抢救设备和药品,有先进的通讯设备,能随时与急救中心以及110、120紧急救援中心联系。中医急证(如中医热病等)、心肺复苏、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等)、创伤急救等为科内重点发展方向。
为省中医急诊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急诊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10项,其中省级课题4项;一项获广东省政府科技三等奖,两项获佛山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针灸科
现有10名医师,高级职称4人。开设有痛症、颈椎病、坐骨神经痛13个专科,天灸专科每年三伏天经治数达三千多人次。近年努力将针灸特色的疗法朝多样化发展,如体针、电针、头针、穴位注射、穴位红外线照射、穴位埋线、拔罐、梅花针、挑治、三棱针、温针、直接灸、隔盐灸疗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并引入全电脑颈腰牵引机、全电脑中药薰蒸机等,传统和现代医学方法相结合,取得显著的疗效。1994年-2006年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6项,1999年牵头组织成立了佛山市针灸学会,现有会员100多人。
儿科
本院儿科已有50多年历史,全科医生继承发扬前辈的学术经验,不断探讨,更新技术,力求以最廉的价格,最少的毒副作用达到较好的疗效。儿科现有主任中医师1人,副主任中医师4人,主治中医师4人。
儿科设有哮喘、疳积等特色专科5个,运用中医中药结合现代医学的诊疗手段治疗小儿哮喘、疳积、贫血、生长发育疾病、生长迟缓、性早熟、胃肠道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发热、咽喉炎、肾炎、遗尿、多动症、抽动症以及儿科的一些疑难杂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自制的本院中药制剂:健脾消积颗粒、儿祛疳补肾颗粒、儿血宝口服液。有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法:捏脊针四缝治疗疳积证,耳穴贴压法治疗性早熟、抽动症,雾化吸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哮喘专科被市卫生局评为佛山市医学特色专病。学科带头人邓丽莎现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佛山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4项,多次荣获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奖。
妇科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常见疾病和疑难杂症为主,子宫内膜异位、不孕症、宫颈病、更年期疾病等专病诊治富有特色,并有较高临床疗效。有专科特制有效验方和成药30多种,专科设备先进,子宫颈癌前病变筛查设备及宫颈癌致癌病毒HPV检测技术等全市领先。
承担了十余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及一项*科研项目,2006年参加了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绝经综合症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的多中心研究,以不孕症、内异症、宫颈病、盆腔炎、更年期、子宫肌瘤的研究为主攻方向,已形成支撑研究方向的系列课题。2003年举办了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宫颈疾病的诊疗新进展”学习班,2006年开始招收临床硕士研究生。
设备先进/佛山市中医院
佛山市中医院注重科研建设,引进先进技术,配置了许多国内领先水平的各种仪器和监护设备。目前已投入的仪器总价值累积已达3000多万元。包括设置独立的调温调湿空调装置及千级至万级层流净化的洁净、消毒系统。早在1996年已经建成拥有“九机一中心”的床边生命体征监测网络。
除拥有中央监护仪、床边X光机、床边B超、电子输液泵、鼻饲泵、电冰毯、血糖测定仪、血气分析仪、气管插管装置、静脉营养配置超净台、手术无影灯等ICU必备仪器外,1997年率先在广东省开展胃粘膜酸度监测,2003年引进一部美国产的气相胃粘膜酸度监测仪,连续实时测定危重病人的PiCO2。2003年引进了医院首套瑞士产PRISMA床边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机,大大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2004年安装了中国首套不间断动态血气分析系统,实时、动态记录患者呼吸及代谢状态。2005年引进了美国Bioz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指导危重病人的抢救。2007年引进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及微流、主流CO2监测系统,可以实时、连续地监测患者心功能、肺水含量、胸腔内血容量及CO2等重要数据的变化。
另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技术的开展也使一些心泵功能衰竭的病人增加了生存的机会。目前,我院ICU还拥有15张较新配置的多功能医用专用床,14台高档呼吸机,2台无创呼吸机,1台除颤起博器,1台体外自动除颤仪,1部血液净化(CRRT)系统,2条光纤支气管镜。通过进行连续实时监护和加强治疗,实施连续动态血气监测、CRRT、动态心功能监测以及各种呼吸循环支持,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大大提高我院对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现全新配装的ICU无论规模、管理模式、技术力量均达到了珠三角地区乃至国内中医系统中的领先水平,将极大地提高我院“绿色通道”对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受到国内同行的一致好评。[2]
发展特色/佛山市中医院
医院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中西医结合抢救和诊治各种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等,并取得显著疗效。骨伤科是医院的龙头科室,拥有十四个病区一千多张病床,是国内规模较大的专科之一,以“正骨十四法”及自行研制的“伤科黄水”、“伤科黄油”等60多种骨伤科制剂为主要特色,能运用中西医两套治疗手段抢救治疗各种严重创伤及骨伤科疾病,疗效蜚声国内外,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国家十五重点专科,并继续成为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该科也被定为广东省“五个一工程”重点学科。2003年,学科带头人陈渭良、钟广玲教授被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殊荣。
重点专科的发展带动了全院各科的发展,急诊科、ICU、外科、手术室等部门设立以抢救危急重症病人的“绿色通道”,以其反应神速及卓有成效的抢救治疗效果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口碑。内科内分泌专科、神经内科被定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并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针灸科、妇科、儿科等中医特色和优势明显。2006年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被评为佛山市医学重点专科,放射科、中西医结合急诊科为市医学特色专科,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科、中西医结合儿童哮喘专科为市医学特色专病。
医院建立制剂中心及中药加工场,拥有先进的中药制药及检测设备,生产有颗粒剂、片剂、丸剂、软膏剂等26个剂型、208个制剂产品。投入400多万元引进真空冷冻干燥设备,对颗粒剂进行工艺改进,率先在国内以超低冻干燥技术生产中药颗粒冲剂,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目前医院位于丹灶的占地100多亩的新制剂中心正在筹建中,届时将极大地提升院内制剂的生产及研发水平。
科研成果/佛山市中医院
科研成绩硕果累累,近五年来医院获各级立项科研项目205项,获资助经费114.2万元。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厅3项,省卫生厅8项,省中医药局24项;19个项目获国家、学会、省市科研成果奖,其中“陈渭良骨伤科学术思想研究及临床应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牛磺酸对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取得国家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
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814篇,出版专著20本。作为主要编写单位,承担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关于“中医骨伤科诊疗常规”的标准制定。在人才带教方面,院长陈志维教授等38名中医药专家成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医院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主招收硕士研究生。
专家介绍/佛山市中医院
陈志维
骨科主任中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佛山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华中医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创伤专业委员会委员、省中医急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常委、佛山市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荣获广东省卫生系统“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佛山市“卫生科技先进工作者”、佛山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和佛山市卫生系统“市十佳医生”等称号。
致力于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为岭南骨伤科李氏流派传人中的杰出代表之一,对治疗骨关节损伤、骨科危重病、疑难病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关节病、软组织损伤、先天性或外伤性畸形等疾病,尤其对治疗关节内骨折,邻近关节骨折、骨折合并脱位及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的闭合有独特疗效。
主持和参与了“正骨十四法的临床应用”、“外用伤科黄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等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获多项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在各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5篇。主编了《陈渭良骨伤科临证精要》、《老年康复医学研究》专著,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编写并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临床诊治》骨伤科部分的主要撰写人。
陈渭良
骨伤科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首批“中医骨伤名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外固定学会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佛山分会理事长、香港(中国)骨伤治脊学会荣誉会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等职。从事骨伤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40多年,精通中医辨证,谙熟正骨疗伤技法,擅长治疗各种骨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内伤及各种疑难杂症等,尤其专于外伤性的急危重症的抢救和骨伤科疑难疾病。运用独具特色的陈氏正骨手法整复四肢骨干骨折、关节内或邻近关节骨折,骨折合并脱位、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等,具安全性高、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先后研制了90多种骨伤科及内科杂症的内外用药,经多年的临床使用,收到良好疗效。出版了《骨折与脱位的治疗》、《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骨伤科部分)》等多部著作,有十多项科研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钟广玲
原佛山市中医院院长、骨伤科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结合骨伤科委员会常委、省中医急症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骨科学会委员,佛山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从事骨伤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30多年,中西医基础理论扎实,各种正骨手法熟练,擅长治疗骨关节损伤,骨伤科危、急、重及疑难病症。著有《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骨伤科分册》等专著3部,发表论文11篇。有7项课题分别获得省局级奖,正开展“陈渭良骨伤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研究”等省厅局立项课题4项。
本院制剂/佛山市中医院
内服制剂
(一)丸剂1.筋络舒丸2.骨宝丸3.复方三七丸4.祛湿通痹丸5.强直性脊椎炎丸6.黄芪鳖甲丸7.透痹丸(二)片剂1.去伤片2.生骨片3.解毒祛瘀片4.生肌片(三)颗粒剂1.九节茶冲剂2.新伤去瘀冲剂3.黄芪防己颗粒4.加味二仙颗粒5.柔阴通痹颗粒6.行湿颗粒7.复方白茅根颗粒8.祛痰通痹颗粒9.加味补阳还五汤10.腰腿和伤颗粒11.胸伤颗粒12.解毒饮13.利腰颗粒14.活络祛风饮15.祛瘀熄风饮16.凉血逐瘀饮(四)合剂1.骨宝口服液2.补力全3.复方三七口服液4.痛风宁口服液
外用制剂
(一)散剂1.玉龙散2.渭良伤科散3.二号活血散4.金黄散5.伤柏散6.生骨散7.草骨散8.摩腰散(二)颗粒剂1.舒筋洗药2.通络洗药3.温经冼药(三)膏剂1.伤柏膏2.白药膏3.生骨膏4.玉红膏5.阳和膏6.拔脓膏7.伤科黄油膏8.李广海跌打祛风膏9.李广海祛风跌打膏药10.清香止痛霜(四)搽剂1.伤科黄水2.舒痛液(抗骨增生液)3.陈渭良伤科油(五)酒剂、酊剂1.驳骨丹酒2.李广海跌打酒(六)其它1.驳骨纱2.伤科黄油纱3.玉红纱
前景/佛山市中医院
2006年年底,楼高24层、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医疗综合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医院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各科的医疗业务节节上升。目前医院除继续狠抓医疗服务、质量建设,深化医院管理年的各项要求,还不断加快三水分院的建设。医院将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中医医院为目标,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专科专病优势,打造中医骨伤科国际品牌,争当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的排头兵。
医院地址/佛山市中医院
医院地址: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亲仁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