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广州美术学院
发展史
1953年秋,华南文艺学院、中南文艺学院和广西艺术学院的美术系、科合并后形成广州美术学院的前身中南美术专科学校,
原校址在湖北武昌。1958年,中南美专迁至广州。同年8月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 1969年,广州美术学院与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广东舞蹈学校合并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 1978年2月恢复广州美术学院原有建制,开始向全国招收研究生。 1982年具备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全国首批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1986年开始招收继续教育学生。1987年开始招收外国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留学生。1998年,由各设计系、专业组成设计分院,于2004年更名为设计学院。1999年成立美术专业大专、本科程度的自学考试辅导中心。2002年成立继续教育分院,于2004年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2004年开始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004年,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广美成为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基地。[1]办学历程和体制沿革
1953年秋,文化部根据国家*五年计划中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宏观布局,整合中南文艺学院(湖北)、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广东)和广西艺术专科学校(广西)三地三校的美术系(科),创立了广州美术学院的初始建制——“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校址武昌)。国务院任命时任中央美术学院党组书记的胡一川为校长,杨秋人、阳太阳、关山月为副校长。
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南美术专科学校迁址广州,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并于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1978年,学院国、油、版、雕、工艺等专业开始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全国首批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培养单位之一。2004年开始举办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00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华南地区*艺术硕士(MFA)专业硕士学位培养试点单位。
1986年,学院获准招收继续教育学生;1987年获准招收外国留学生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学生。2004年,学院被确定为“广东省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基地”。
2004年9月,学院本科教育全部迁入广州大学城,从而形成“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院先后有“*画”和“工业设计”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雕塑”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水彩画”、“西方美术史”、“*美术史”、“构成学”和“古典国画临摹”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美术教育系被确定为国家教委(现教育部)试点单位。学科目录调整之后的2003年,美术学学科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学科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水彩画”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
办学规模/广州美术学院
办学设施
学校现有昌岗和大学城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64亩,总建筑面积36.25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有大量珍贵的艺术类图书、期刊及仿真印刷品、拓片和线装珍本。现全校藏书量约44万册,电子图书20.2万册,数据库19个。学校拥有展线总长约2000米的3座美术馆和1个面积1050平方米的雕塑展场。学校馆藏有唐代以来各个朝代的艺术珍品和现当代佳作共1万余件。据2014年4月官网显示,学院校外实践基地38个、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含29个专业实验室)、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1个、广东省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1个、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校有1个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广东现代广告创意中心,1个省级研发中心——广东省创意产业研发中心,3个战略合作城市,14个校级科研院所,有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公司、广东省广美玉兰软装艺术创意研究院、广美例外品牌研究所等社会服务平台。据2014年4月官网显示,学院分别承接了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室内设计)、广东科学中心(室内设计)、*科学技术馆新馆公共空间及展馆设计工程、2005年日本世博会*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国家馆、深圳改革开放史展陈、长沙巨型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等多项重大创作设计工程、2010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徽章、体育图标、火炬传递标志、亚运会奖牌、残运会会徽等52项设计工作。附属学校
简介: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以下简称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创办于1954年,是新*创办较早的八大美术学院附属中专学校之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主管单位为广东省教育厅和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是经国家批准在全国和海外招生的省属美术中专学校,学制三年,美术绘画专业为广东省美术中专学校重点示范专业;经省招生委员会批准,实行单独提前组织招生考试,招收具有美术绘画基础的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青年,年龄不超过18周岁,三月报名,同时举办升中美术培训班,四月考试,考试地点设在校本部,专业美术科考素描、色彩、速写,文化科考语文、数学、英语、文科小综合;学费以当年广东省物价局批文为准;报考附中的优秀生享受奖学金的优惠。广州美术学院附中主要为高等艺术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后备生,每年为全国八大美术院校输送了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办学以来,培养了一批知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一大批美术设计师和美术工作者。 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坐落于广州市昌岗东路257号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有独立的教学楼、学生宿舍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同时与广州美术学院共享教学资源,办学特色鲜明、设施配套、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郁。师资: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全部为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高级讲师)13人、讲师25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20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南粤优秀教师称号5人。同时有广州美术学院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参与教学,专任教师队伍实力雄厚。师资力量
学院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其中有著名美术家、设计家、美术史论家及美术教育家胡一川、关山月、黎雄才、王肇民、陈金章、潘鹤、迟轲、郭绍纲、杨之光、尹国良、尹定邦、蔡克振等教授70多名,副教授130多名,讲师160多名。历任院长胡一川、高永坚、郭绍纲、梁明诚、张治安,现任院长黎明。教师队伍中,聚集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美术家协会的艺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各美术与设计专业学会理事等一批优秀人才。其中在职专业教师28人,包括教授5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12人、讲师8人,助教2人;另返聘教授1人,外聘教师12人;行政人员3人。有学生人数为本科生311人,其中男生130人,女生181人,研究生52人,艺术硕士8人,研修班及高修班44人。历任系主任有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梁世雄、陈振国、王大鹏教授。学校教师获得过包括*美术奖-终身成就奖、*美术奖-理论评论奖、*美术奖-创作奖、全国体育美展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书法兰亭奖一等奖在内的数百项省级以上科研创作奖。院系专业
学校现有*画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美术教育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学院和1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本科教育设有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艺术教育、文物与博物馆学、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建筑学、风景园林等25个专业,52个专业方向。研究生教育有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个专业学位点(艺术硕士)。
学校的“美术学”、“设计学”为省级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美术理论与批评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绘画”、“工业设计”、“雕塑”是教育部确定的*特色专业,“工业设计”是教育部确定的地方高校*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美术学”等4个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等2个专业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水彩画、雕塑创作、创作(油画)、设计基础——创意表达、广告创意等5门课程被评为“十一五”省级精品课程,“广告创意的社会责任”被评为“十二五”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空间设计形态基础”等7门课程被列为“十二五”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范围。
学术科研/广州美术学院
研究机构
学院于1986年成立美术研究所,所属美术研究室共8个:岭南画派研究室;设计学研究室;美术教育研究室;美术学研究室;关山月研究室;黎雄才研究室;胡一川研究室;书法篆刻研究室。 现有校外实践基地38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含29个专业实验室)、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1个、广东省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1个、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为我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现有1个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广东现代广告创意中心,1个省级研发中心——广东省创意产业研发中心,3个战略合作城市,14个校级科研院所,有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公司、广东省广美玉兰软装艺术创意研究院、广美?例外品牌研究所等社会平台,
学术成果
我校教师获得过包括*美术奖-终身成就奖、*美术奖-理论评论奖、*美术奖-创作奖、全国体育美展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书法兰亭奖一等奖在内的数百项省级以上科研创作奖,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在内的多项高层次科研项目。
精品课程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院先后有*画和工业设计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雕塑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水彩画、西方美术史、*美术史、构成学和古典国画临摹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美术教育系被确定为国家教委(现教育部)试点单位。学科目录调整之后的2003年,美术学学科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学科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水彩画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研究生教育有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个专业学位点(艺术硕士)。学校的“美术学”为省级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艺术设计”、“绘画”、“工业设计”、“雕塑”是教育部确定的*特色专业,“美术学”等5个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水彩画、雕塑创作、创作(油画)、设计基础——创意表达、广告创意等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术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教育和学术交流。迄今为止,我校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及港澳台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艺术院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交流和学习,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进修、交流或从事学术研究,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美术设计展览,聘请来自以上国家及港澳台地区专家来我校执教、讲学和开展项目合作。
自1987年以来,学院招收培养了来自美国、秘鲁、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巴西、意大利、波兰、北爱尔兰、荷兰、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四大洲18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近300名各类外国和港澳台学生。自2000年以来,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驻广州使领馆的文化教育部门开展合作。相继举办了设计展览、学术研讨会、大学生设计竞赛,并邀请海外学者教授来穗讲学、选派师生以研修或交换生方式出国学习等交流合作活动,并与这些国家的相关院校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
学院院已与美国加里福尼亚长滩州立大学、日本女子美术大学、英国邓迪大学、德国柏林魏森斯艺术设计学院、奥地利林兹艺术与工业设计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即将与法国阿维尼翁艺术学院和法国南部艺术大学联盟以及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签署合作交流协议。
学院一直坚持对中外学生实施趋同管理,同时对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的外国学生有针对地进行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能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学院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专业创作,不少同学专业成绩斐然,在各类竞赛中获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如学院2001届一名马来西亚的留学生的毕业作品,被评为“优秀毕业生作品”并送京展出。自95年以来,外国留学生工作办公室每年都组织举办一次“外国学生作品展”,在校的外国学生纷纷积极参加,学生自己策划展览,使展览办得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海外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州美术学院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国际知名的培养美术、设计类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的高等美术学府。
学校领导/广州美术学院
学术渊源/广州美术学院
学术渊源与传承学术渊源与传承
就*现代美术教育史言之,在粤从事过美术教育的艺术家都历史地成为了学院的学术渊源和学术资源:高剑父、李铁夫、冯钢百
、方人定、丁衍庸、倪贻德、李金发、陈之佛、马采、关良、庞薰琹、胡根天、李桦、赖少其、邓白、黄少强、黄君璧、赵浩公、卢振寰、王益论、赵蕴修、黄笃维等。学院创建之初,是以广东、湖北和广西三地的美术教师、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现*美术学院)的一批优秀毕业生为师资主体。骨干教师中既有接受过鲁迅先生教诲的“一八艺社”成员胡一川等,又有20世纪三十年代倡导现代主义美术的“决澜社”成员杨秋人和阳太阳,以及强调“折衷中西、融会古今”的岭南画派传人关山月、黎雄才等。群贤荟萃的师资主体,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气氛,使整个学院呈现出艰苦朴素、勤奋学习、严谨治学、结合实际、蒸蒸日上的气象。
1953年,具有延安“鲁艺”革命传统精神的胡一川院长,强调走“文艺为工农兵,为政治”的实践路线,因而形成这一时期学院的办学特色;其成就集中体现在建国初期学院创作的一大批有影响的美术作品,以及1964年“广州美术学院进京作品展”之中。1983年,学院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设计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学科发展道路,进而奠定了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院在全国美术院校现代设计教育中先行者的位置。1985年,学院全力推动美术教育专业在学院的发展,主张美术教育“多能”加“一专”的培养模式,从而获得了学院在艺术院校办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部试点”资格。1992年,学院明确了“美术、设计、教育、史论”四大模块的学科专业新格局,和“以教学、科研和创作为中心,以校园建设和校产开发为两翼”的办学方略。2000年,学院适逢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时期,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并探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2004年,学院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提出重点建设美术传统学科,突出发展设计特色学科,深化美术教育探索,开拓新兴交叉学科,走“外延拓展”与“内涵建设”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这些办学方针和思想的提出,无不历史地诠释了不同历史时代对美术与设计教育的社会要求,同时也清晰地说明广州美术学院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与设计教育的发展文脉。
人杰地灵、名家辈出
建校52年来,学院名师荟萃。其中有学院创始人、*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胡一川,著名版画家黄新波,美术教育家杨秋人、阳太阳,*画大
师关山月、黎雄才,水彩画大师王肇民,雕塑大师潘鹤,美术史论家迟轲、陈少丰。还有名师郭绍纲、姜今、徐坚白、杨之光、陈晓南、张信让、高永坚、谭畅、金景山、蔡克振、胡钜湛、郑爽、梁明诚、尹定邦、黎明、赵健等。学院52年里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美术与设计精英:林墉、汤小铭、陈衍宁、伍启中、王玉珏、陈建中、涂志伟、司徒绵、黄中羊、王序、韩子定、王粤飞、余希洋、王习之、刘洋等。
作为全国八所专业美术院校之一,寓美术、设计、美术教育和美术史论于一体、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由众多名家组成教学实体的广州美术学院,已经成为华南地区美术与设计教育的重镇;她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文化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