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谢家集区
谢家集区原属寿县和凤台县,区名以旧谢家集为名。 1949年4月,淮南矿区政府设淮南区,辖蔡岗、孔集、八公、连岗、安成、山王、鸭背7个乡。7月,城镇部分设八公山办事处。11月,改称八公山镇。 1950年11月,淮南市人民政府将淮南区改称为第三区,辖钱湖、连岗、陶圩、蔡岗、沈塘5个乡。 1951年11月,淮南市第三区改称蔡岗区,所辖乡未变。 1953年5月,撤八公山镇,建八公山区(科级)。 1954年3月,寿县的廿店、隗店两个乡划入蔡岗区。7月,廿店、隗店2个乡改划为廿店、隗店、翟家洼3个乡。至此,蔡岗区辖8个乡。 1955年2月,八公山区和蔡岗区的城镇部分合并,建立八公山区(县级)。蔡岗区的农村部分划入淮南市郊区。 1956年,翟洼、廿店、沈塘3个乡合并为东津乡;蔡岗、陶圩2个乡合并为蔡岗乡。 1958年9月,钱淮高级农业社(钱湖乡)、长春高级农业社(隗店乡)、新淮高级农业社(东津乡)、迎春高级农业社(蔡岗乡)合并成立了唐山人民公社。 1959年3月,撤销郊区,八公山区境的农村(即唐山人民公社)划归八公山区。 1960年1至3月,八公山区成立八公山区人民公社,辖7个城市分社和1个农业分社。它们是:望峰岗城市人民分社、谢家集城市人民分社、毕家岗城市人民分社、李郢孜城市人民分社、谢三矿城市人民分社、蔡家岗城市人民分社、新庄孜城市人民分社和唐山农业分社。 1961年10月1日,八公山区分置为八公山、谢家集两个区。谢家集区辖谢家集城市人民分社、蔡家岗城市人民分社、谢三矿城市人民分社、望峰岗城市人民分社、李郢孜城市人民分社和唐山农业分社。毕家岗、新庄孜城市人民分社、钱湖大队和蔡岗大队属八公山区。 该区系1961年5月23日以八公山区分置, 1962年,在谢家集城市人民分社进行城市设立街道办事处试点工作。 1963年2月18日,从唐山农业分社划出部分生产队成立永青蔬菜分社。后划入陶圩人民公社,为永青大队。 1963年至1964年,谢家集、蔡家岗、谢三矿、望峰岗、李郢孜5个城市人民分社分别更名为谢家集、蔡家岗、谢三村、望峰岗、李郢孜街道办事处。 1964年7月,从唐山人民公社划出部分生产大队成立赖山人民公社。 1965年7月,从唐山、赖山两个人民公社划出陶圩、耿皇、周郢、刘岗、永青、鸭背6个大队成立陶圩人民公社。 1968年5月易名为红卫区。 1970年2月28日,蔡家岗街道办事处划分为前进、立新两个街道办事处。 1972年7月25日,复名谢家集区。 1977年,前进街道办事处复称蔡家岗街道办事处。 1981年9月,立新街道办事处更名为蔡新路街道办事处。 1986年,蔡新路街道办事处复称立新街道办事处。 是年5月,赖山乡划出尚安、廿店、施嘴、莲花、砂里岗村,唐山乡划出邱岗村,合并成立施家湖乡。 1989年3月12日,陶圩乡、望峰岗街道办事处合并,赖山乡的山余村划入,成立望峰岗镇。 1990年,谢家集区辖唐山乡、赖山乡、施家湖乡、望峰岗镇和谢家集街道办事处、蔡家岗街道办事处、谢三村街道办事处、立新街道办事处、李郢孜街道办事处。 1991年11月,成立平山街道办事处;赖山乡与李郢孜街道办事处合并建立李郢孜镇。 1992年2月,唐山乡与施家湖乡合并建立唐山乡,乡政府驻地在唐山。 1995年10月,撤唐山乡建唐山镇,谢家集区辖唐山镇、李郢孜镇、望峰岗镇和谢家集街道办事处、蔡家岗街道办事处、谢三村街道办事处、立新街道办事处,平山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划/谢家集区
截止2015年10月谢家集区下辖5个街道,6个镇,3个乡。有1个民族乡、7个民族村。 街道:谢家集街道、蔡家岗街道、立新街道、谢三村街道、平山街道。 镇:望峰岗镇、李郢孜镇、唐山镇、杨公镇、三和镇、曹庵镇。 乡:孙庙乡、孤堆回族乡、史院乡。
人口民族/谢家集区
截止2015年10月谢家集区有人口42.6万,其中常住人口39.7万,城市人口23.1万,1.14万回族人口,其余为汉族人口。
地理位置/谢家集区
谢家集区位于淮南市的西部,淮河与东淝河之间,地理座标为东经116°54'~117°01'与北纬32°32'~32°39'之间。东与田家庵区接壤,东南与长丰县为邻,西南与寿县以瓦埠湖、东淝河为界,西北与八公山区相连,北分二道河滩地与潘集区相交。最东端位于望峰岗镇山余村大、小罗山的腰部;最西端位于唐山乡乳山村的花山顶部;最北端位于望峰岗镇二道河农场机耕队大坝北侧;最南端位于淮南、六安、合肥三地市在瓦埠湖中的交汇点。
地质地貌/谢家集区
区境地层发育基本齐全,但大部分地区均被第四系冲积层覆盖,基岩出露仅限于市区边缘八公山、舜耕山等低山,出露地层以青白口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为主,古老的变质岩系局限在打石山—罗山南麓一线零星分布,其他地层偶尔见于地表。
区境位于淮南复向斜南翼,间夹于舜耕山与阜阳—凤台两大逆冲推覆构造之间。
沿罗山—打石山出露地层以震旦、寒武、奥陶系石灰岩为主,前震旦系变质岩和第三纪红色地层零星分布。山南地下隐伏的寿县—老人仓断层与合肥坳陷中生代红色地层相接;山北地下大面积赋存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李郢孜、谢家集各矿座落在煤系之上。区境东、西两部分地质特征有显著差异,西部地质情况简单,东部复杂。西部谢家集煤系之上直接覆盖第四纪冲积层,冲积层一般厚20米。东部李郢孜煤系之上盖有逆冲推覆断裂形成的片麻岩、石灰岩岩帽,推覆断层呈坡状起伏形态,因此,煤系埋藏深浅不一,最深934米,同时有老新三纪红层不整合于煤系或岩帽之上,第三系*厚度893米,往东超过1200米。
区境在淮南西部,南靠瓦埠湖,西南有东淝河,淮河从区境北部穿过。丘陵自西北至东南绵亘于中部,占区境总面积的19.7%;天然湖泊分布四周,因采煤而形成的大、小塌陷区相嵌其间,水面占区境总面积的6%;平原洼地占区境总面积的74.3%。区境地貌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4个类型:1、中部低山丘陵区,2、南部滨湖平原区,3、城镇境内及周围波状平原区,4、河间平原区。
气候特点/谢家集区
区境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气候,春季多东南风及东北风,夏季多东风及东南风,秋季多西南风,冬季多东北及西北风。*风速每秒8米以上,一般在夏季及夏秋之交出现。月平均风速每秒1.3米至2.9米。
全年雨量为615~1502毫米,年平均雨量约937.2毫米,7~8月份平均降雨日9~11天。
降雪多在1~3月,一年中平均降雪5~10次,最多达20次,最少1~2次。
霜多在11月上旬始到次年3月20日左右。霜期长达130天。最早霜期在10月下旬,最终霜期在4月中旬。年平均无霜期233.7天。
年平均气温在14.3℃~16.4℃之间,温度以12~1月*,一般为-5℃~9℃,*温度为1955年1月6日的-22.2℃,冻结深度为0.1米。*温度为1959年8月23日的41.2℃。
太阳辐射年均为122.5~123.8千卡/平方厘米,月辐射量*值是6月和7月,分别为14~14.5千卡/平方厘米,12月至次年1月辐射*,为6.2~6.3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2279.2~2323.1小时,日照率为51~53%,日照时数最多的是7月中旬至8月下旬,月平均为247.8~252.4小时;1~2月日照最少,月平均为149.4~161.5小时。
土壤植被/谢家集区
区境土壤种类繁多,现已查清主要有棕壤、黄棕壤、砂姜黑土、潮土、水稻土、紫色土、沼泽土、石灰(岩)土等8个土类及其所属的14个亚类、32个土属、70个土种。
从植被、气候和土壤属性看,黄棕壤的成土过程具有脱钙、离铁、粘化与弱铝化的特点。黄棕壤是开发利用较早的土壤之一。紫色土,是紫色岩上发育的一种岩性土,零星分布于诸山岭之上。石灰土,有机质含量高达3.10%,表土呈暗黑色,一般位于丘陵中下部。区境有棕色石灰土一个亚类,棕色石灰土、鸡肝土两个土种。水稻土,属人为土纲,指人为生产活动,经长期耕作、施肥、灌溉,改变了原来的性状,使土壤获得新的特征,水稻土属于这个土纲。
自然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混交林。自然植被中草木植物主要有白茅、荩草和野古草等,灌木主要有酸枣、胡枝子、枸杞和柘树等。
由于长期开发,原始植被已很难见到。现有的大多是人工植被(如树木、庄稼等),一部分是自然草丛植被。根据区境地貌植被情况可分为3个植被区:
1、中部低山丘陵植被区
区境以林木植被为主,有长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果林,经济林多种林木。长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针叶林的主要树种有马尾松、黑松、柞树、剌槐及灌木丛等,多分布在车路山、文山、犁锏山,小庙山、老马山、罗山等。经济林、果林分布在余家山(山余林场)和黄家山、乳山、长山、卧龙山组成的卧龙山风景区及小巫山一带。
2、区境周围波状平原植被区
沿街及道路两旁,以梧桐、女贞及其他风景树、花草为主。
3、区境南、北、湖湾及平原区
由于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花生、油菜、山芋、蔬菜、瓜类、芦苇、莲藕等。
野生动植物/谢家集区
区境地处南北交界过渡地带,气候、土壤、地形的多样性为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逐年增多,区境所有山丘四周多为工厂、居民住宅。故此,多数野生兽类已不复见,偶见黄鼠狼、刺猬、野兔等,唯蝙蝠、老鼠随处可见。常见的禽类有麻雀、鹌鹑、燕子等。大雁、鹰、野鸭、野鸡等在山林湖沼中偶而可见;鸳鸯、鹭鸶、刁鱼郎、喜鹊、斑鸠、啄木鸟、白头翁、相思鸟、画眉、稻鸡、翡翠鸟,原来区境时有所见,现已基本绝迹。甲贝类有虾、蟹、螺、蚌等。由于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草虾大量减少。爬行类有龟、蛇、壁虎等。由于大量捕捉,龟、蛇已大量减少。两栖类有青蛙、蟾蜍等。虽禁止捕食青蛙,但收效甚微。昆虫类有蜂、蝶、知了、蜻蜓、螳螂、蚂蚁、蟋蟀、蝼蛄、蚱蜢、蚜虫等。其中蚊、蝇、跳蚤、臭虫、虱子等,由于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有的已灭迹,有的数量大为减少。区境药材资源丰富,药用植物属于华东、华北系植物,少数为野生和引进栽培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如:生长在卧龙山、小巫山、黄家山、胡家山、紫金山、犁锏山的党参、丹参、盘龙参、狭叶、柴胡等。分布在田野、沟塘等处的车前、益母草等。引进种植的有大黄、太子参。动物种药有蜈蚣、全蝎、蝮蛇、水虻、土鳖虫、地龙、壁虎等几十种。还有灶心土、生铁落、铜绿、龙骨、煤珀、人中心等11种中药材。
自然资源/谢家集区
煤炭资源
区境地处淮南煤田南翼,八公山矿区南段,区境煤炭资源丰富,含煤地层广泛分布,上覆冲积层厚度一般仅有20米,开采条件良好。区境煤层走向约10公里,倾斜宽约4.8公里,含煤面积约50平方公里,约占区境面积的50%。50年代先后建成谢家集一、二、三矿和李郢孜一、二矿等5对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年产405万吨,最早建成的谢一矿至今已开采40多年。
1、煤层分布
区境石炭系厚约118米,由薄层石灰岩、细砂岩、泥岩、薄煤层组成,底部有铝质泥岩。石灰岩有11~13层,累计平均总厚约占地层厚度的45%左右,含煤7~10层。极不稳定,大多属不可采煤层,开采利用价值很低。区境二叠系地层总厚946米,其中顶部石千峰组非含煤地层厚266米,山西组、上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含煤地层总厚680米~734米。通常将地层分为7个含煤段,将煤层由下而上分为A、B、C、D、E等5个煤组。二叠系含煤段共有煤层37层,平均总厚40.55米,含煤系数为6%。其中有可采煤层17层,平均可采总厚34.55米,全部赋存在煤系下段310米地层中。主要可采煤共6层,均属稳定煤层,包括:C13、B116、B96、B8、B7、B46,平均总厚22.46米,占可采煤层总厚的65%。其两极厚度分别是:3.50米~9.05米、0.65米~6.81米、0.51米~2.57米、2.43米~17.66米、1.16米~6.29米、0.60米~2.95米,其平均厚度分别为:6.02米、4.14米、1.77米、5.31米、3.48米、1.74米;有较稳定煤层2层,名称是B10、B6,平均厚度分别是,1.37米、1.61米;有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6层,包括C15、C14、C12、B11a、B11a上、B11a下,各层平均厚度为0.74米~1.12米,累计平均总厚5.49米;B4a、A1、A3等三层煤,属不稳定到较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其两极值分别为0~2.27米、0~4.44米、0~3.67米,平均值分别为1.20米、0.82米、1.60米,A3煤层具有大面积冲刷带。
2、储量
50年代地质勘探时探明,谢家集、李郢孜有地质储量2.40亿吨,5对矿井经过30~40多年开采以后,至今保有-660米以下地质储量约1亿吨,其中可采储量尚有0.46亿吨。谢李深部-660~-1200米有可供开采的地质储量5.61亿吨。
非金属矿产资源
区境非金属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除煤炭外,还有石灰石、白云石、钾长石、方解石、大理石、陶瓷粘土、耐火粘土、紫砂、砖瓦粘土、山砂、河砂等。
石灰石分布较广,几乎遍及所有山丘,不仅可烧制石灰,而且可制作水泥,已探明储量987.5万吨,其中有用成份Cao的含量在48%~52%。
白云石岩矿主要分布在罗山、长山、车路山一带,储量达4000万吨,主要有用成分MBO的含量一般在19%~21%。
紫砂是新发现的一种资源,为肝紫色页岩,区境分布较广,层位稳定。
煤矸石、瓦斯、粉煤灰等再生资源可供利用。
经济发展/谢家集区
综述 201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6亿元,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63.5亿元,增长16.1%;财政收入2.38亿元,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亿元,增长11%;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568元和12466元,分别增长5%和6%。 2015年谢家集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8亿元,财政收入2.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080元、1171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014年谢家集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4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6亿元,财政收入3.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3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547元和10839元。 *产业 2015年粮食总产21.1万吨,完成土地流转3000亩,2家企业入选“全国百佳农产品品牌”企业。 2014年,粮食总产达20.1万吨,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51亿元,增长4.3%。。新增市级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0个、家庭农场12户,全区拥有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有机农产品1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投入资金590万元,实施了朱集灌区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完成小型水利工程土石方71万方,改造高标准农田5000亩。 第二产业 201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64亿元,实现增加值4.93亿元,增长7.6%。美亚新材料、中石化石油中转库、恒美密胺制品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纳米云射频芯片、普特输送带、星通汽车内饰等26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8家、达86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3家、十亿元企业2家。 第三产业 2012年,谢家集区新增个体工商户757户、总数达到5928户,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2家、总数达到20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亿元、增长15.7%。 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7.26亿元,上缴税收2.4亿元,各项存款余额719亿元,比年初增加160亿元,增长29%;各项贷款余额511亿元,比年初增加131亿元,增长34%,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贷款余额及增量均居全省第3位。保险行业为全市近60万人次、6万余辆汽车、1200多个企事业团体提供了各类风险保障,实现保费收入18.64亿元,同比增长8%,上缴税收3000余万元。与银行有业务合作的7家担保公司累计担保金额10.87亿元,担保企业361户,担保余额近10亿元。4家证券交易机构实现证券交易额889.53亿元,同比增长91.59%。6家典当机构业务总量6245.3万元,同比增长19.2%。2家正式营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在半年时间内面向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累计发放贷款124笔,贷款金额1.17亿元,贷款余额0.86亿元。
社会事业/谢家集区
卫生 截止2015年12月谢家集区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等110余家医疗机构。 社保 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6701人,下岗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73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100人,全年申报小额担保贷款1500万元,带动420人创业就业,投入资金250万元用于支持5个扶贫重点村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投入资金161万元,3.2万农村困难群众免费参加新农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得到提高。保障性住房新开工216套、基本建成2076套,发放租赁住房补贴476万元。 2014年各项民生支出累计4.6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0.5%。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城镇新增就业7060人,下岗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03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年清欠农民工工资683万元,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任务超额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98%。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生活保障金、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0%以上,建成廉租房264套,新建公租房1252套,发放租赁住房补贴460万元。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个,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个,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教育 截止2015年10月谢家集区有区属学校70所,其中城市学校13所(中学5所,小学8所),农村学校55所(中学10所,小学34所,教学点11所),民办学校2所,各类幼儿园104所。 2012年全区适龄幼儿数8170人,幼儿入园数6935人,毛入园率84%。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实施。新建校舍近30000平方米,投入资金近2800万元。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完成,累计完成78栋单体98579平方米校舍加固,14栋单体19026平方米校舍重建工作,总投入6000余万元,覆盖全区中小学。 科技 2016年,谢家集区累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品17个,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专利授权605件。 2015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品3个,完成专利申请146件、授权66件。 截止2015年6月谢家集区组织申报各类专利564项,其中授权506项,有15项为发明专利。自1998年被授 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后,顺利通过每两年一次的科技进步考核验收。 新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新批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品4个。2014年,凯盛重工“DSJ140自移式卸载伸缩带式输送机”和舜立机械“滑移顶梁液压支架用双伸缩支柱、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封堵装置”3个项目被省科技厅、省经信委联合专家组授予安徽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荣誉称号,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舜立机械)。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宏昌科技),凯盛重工的“煤矿井下充填物料管状带式输送机”项目同时获得安徽省、淮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金德实业和日芯光伏获得安徽省第六批创新型试点企业荣誉称号,认定2家(普特机械和庆达机械)高新技术企业,4个高新技术产品。 体育 截止2015年6月,全区企事业单位、健身团队、社区居民等参与此项活动的人数已达7.5万余人次,举办各类表演、比赛180余场;成功举办“淮南市2012年新华杯乒乓球大奖赛”,“快乐乒乓”系列赛获2012年度淮南市全民健身品牌活动;2013年6月,举办了全区各乡镇第九套广播体*赛,直接参加本次大赛的人员达300余人,全区已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66人,晨晚练点团队67个。注册成立舞蹈、广场舞、武术等文体协会6家。 9个乡镇综合文体站全部建成,89个行政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全覆盖,建成3个乡镇全民健身广场、4个街道社区体育俱乐部、12个全民健身苑。据谢家集区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统计,谢家集区体育场地设施数为657个,体育场地设施总面积为418128平方米。 在全市*届运动会上,谢家集小学组获21块金牌,中学组获5块金牌。 全市第三届运动会上,小学组获9块金牌,团体总分第二,农民组获7块金牌,团体总分第二。 全市第四届运动会上,共获27个奖项,其中金牌6项、银牌10项、铜牌11项;获职工部总团第7名,职工部金牌总数名列第6名,获小学部总团体每3名。 文化 截止2015年6月己建有区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个、农家书屋109个、公共电子阅览室10个,区文化馆在全国第三次文化馆评估中被评为一级馆,已经在全区9个乡镇演出了上400余场,实现了为谢家集区89个行政村至少送一场正规演出的公共文化服务,推进“电影下乡”活动,全年在全区9个乡镇的89个行政村。 2011年5月,组织350余人合唱队庆祝*共产党成立90周年歌咏大会——《颂歌献给党》和“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全民健身与秧歌大赛”活动。7月,谢家集区文化馆舞蹈《绝不上当》在“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大赛荣获全国二等奖。12月,谢家集区政府承办了市首届戏曲大赛――大地欢歌“越唱越开心”,表演内容包括京剧、豫剧、黄梅戏、推剧名段,共精选出40个节目。 2012年群众文化“社区大家乐”栏目被淮南市文广新局评为基层特色文化活动;谢家集区文化馆和区少年宫被市文广新局评为淮南市少儿艺术示范基地;小金龙艺术团被淮南市文广新局评为特色文艺表演队伍;群口快板《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在第五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决赛中荣获三等奖,在第六届安徽曲艺节获新苗奖和优秀组织奖。 2013年,编创的舞蹈《怪物史瑞克》在安徽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荣获安徽省一等奖荣誉。 2014年,在首届安徽省广场舞大赛,区舞蹈协会的《美好淮南舞起来》荣获一等奖,谢家集区广场舞协会的《舞动*》荣获二等奖;谢家集区文化馆荣获“少儿艺术示范基地”、“少儿艺术特色活动”、“少儿艺术优秀教师”等三项奖励;音乐快板《*梦》代表淮南市参加了安徽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
历史文化/谢家集区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余个,其中瓦埠湖三秀、霍家圩梨、瓦埠湖红菱、小孤堆千张、赖山集膏药、谢郢锣鼓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节 草莓节、桃花节、黄晶梨节等,为宣传谢家集区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小吃 曹庵土菜名扬四方,“土的出奇,土的有味”,尤以“炸豆饼、烩狗肉、锅贴老公鸡、红烧汪丫鱼”四大名点较为出名,有“玩在黄山、吃在曹庵”的美誉,是合淮公路上远近闻名的“美食之镇”。 淝水豆腐小镇是国内*家集生产加工、文化商贸、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体,使之成为传统(手工)制作豆腐技艺的豆腐坊。 旅游编辑 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县城内南大街留犊祠巷西清真寺巷内,坐西向东,占地5632平方米。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唐宋时寿城清真寺建于城内西北隅,明代天启年间移今址。 新四军纪念林景区 新四军纪念林景区位于淮南市东部。206国道穿境而过。距市中心15公里。是一处集纪念、教育、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景区。2002年10月兴建,总面积43333平方米。 茅仙洞 国家2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属寒武纪山岳型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综合类风景旅游区。始建于西汉景帝年间(公元前156—公元前143),因陕西咸阳贤士茅氏三兄弟在此修炼得道成仙,故称茅仙洞。1986年重修,设茅仙洞景区。 淮南市淮西湖公园 淮西湖公园位于城市的次中心城区——谢家集区,北达十涧湖中路,东近洞山西路,西到夏郢子立交,南面和西面为村庄和小煤矿,属于风景拟建区,现状为自然的陷落湖面和湿地,绿化基础比较好,面积约230公顷,区域内现存水面开阔深邃,水环境比较好,原始水体面积大致有80公顷左右,系汇流舜耕山系西端诸山来水。 春申君陵园 春申君陵园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李郢孜镇境内。陵园背山面水,北靠八公山山脉的赖山,南邻瓦埠湖,距李郢孜镇政府西50米,其封土高19米,底径87米,占地总面积7000平方米。1979年10月,安徽省考古队对该墓进行了考察,1992年谢区政府为黄歇墓立了碑,2000年动工兴建“春申君陵园”,同正式对外开放。